审计的过错推定原则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法律知识

审计的过错推定原则

点击数:48 更新时间:2024-12-22

 
12303
审计是一种会计行为,但也与法律相联系的,例如我国法律规定,上市公司的年度会计报表是要进行审计的,如果会计事务所在审计的时候存在过错就要承担责任,那么审计的过错推定原则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审计的过错推定原则

审计过错推定原则是指在审计责任中,会计师被推定存在过错,除非能够证明其没有故意或过失行为。会计师作为专家参与经济活动,其审计法律责任属于专家责任范畴。由于会计师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报表使用人很难辨别专业服务的质量,并且无法证明会计师是否有过失。此外,审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属于会计师事务所,受害人要主张会计师有过错将面临无法取得底稿和无法证明过失的难题。

二、审计程序三大类别

1. 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取得了解的程序

根据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每次会计报表审计时都必须执行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取得了解的程序,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运作方式,以便合理地计划审计工作。

2. 符合性测试程序

符合性测试程序旨在获取审计证据,以验证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设计的适当性及有效性。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审阅被审计单位的手册、文件,观察制度执行情况,询问内控执行情况或重新执行某项控制程序等方式进行符合性测试。根据控制风险水平的不同,注册会计师可以决定执行较少或忽略符合性测试程序。

3. 实质性测试程序

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对交易和余额的详细测试以及对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应用情况进行的分析性测试。通过实施这些程序,注册会计师可以获取证据来验证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是否公允。详细测试可以采用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函证和计算等方法,而分析性测试则主要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来获取证据。在每次会计报表审计中,必须执行实质性测试程序。

三、审计的方式

审计方法是指为实现审计目标而采用的工作模式、程序、措施和手段等。基本方法包括:

1. 认识审计工作任务和问题

明确审计工作任务和目标,理解应当达到的标准。

2. 观察与审计任务和问题有关的事实

通过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和项目的情况。

3. 对审计任务和问题进行分解

确定审计项目的范围和内容,划分业务领域,确定审计重点。

4. 确定所要收集的证据

针对每个审计事项确定审计目标,决定需要收集哪些具体的审计证据。

5. 选择适用的审计技术与应对措施

编制审计实施方案,设计测试内部控制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6. 实施获取证据的程序与措施

通过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分析等具体技术方法获取审计证据。

7. 对收集的证据进行评价

评价证据是否符合质量特征,是否适当和充分支持审计结论。

8. 作出审计结论

根据预先选定的依据和标准,对单个问题进行定性判断,对整体作出评价意见。

延伸阅读
  1. 无主高空坠物的法律责任归属
  2. 家庭“冷暴力”和第三者插足:离婚案中的证据难题
  3. 出轨离婚协议书格式要点解析
  4. 小区火灾责任归属问题
  5. 建筑物倒塌侵权责任由谁承担

审计法热门知识

  1. 审理报告的办理程序
  2. 高楼抛掷物、坠物致人损害的法律责任
  3. 高空坠物的赔偿责任确定方式
  4. 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审计职责
  5. 高危作业侵权的举证责任
  6. 虚构收入: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
  7. 内部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审计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