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12-22
审计过错推定原则是指在审计责任中,会计师被推定存在过错,除非能够证明其没有故意或过失行为。会计师作为专家参与经济活动,其审计法律责任属于专家责任范畴。由于会计师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报表使用人很难辨别专业服务的质量,并且无法证明会计师是否有过失。此外,审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属于会计师事务所,受害人要主张会计师有过错将面临无法取得底稿和无法证明过失的难题。
根据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每次会计报表审计时都必须执行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取得了解的程序,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运作方式,以便合理地计划审计工作。
符合性测试程序旨在获取审计证据,以验证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设计的适当性及有效性。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审阅被审计单位的手册、文件,观察制度执行情况,询问内控执行情况或重新执行某项控制程序等方式进行符合性测试。根据控制风险水平的不同,注册会计师可以决定执行较少或忽略符合性测试程序。
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对交易和余额的详细测试以及对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应用情况进行的分析性测试。通过实施这些程序,注册会计师可以获取证据来验证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是否公允。详细测试可以采用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函证和计算等方法,而分析性测试则主要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来获取证据。在每次会计报表审计中,必须执行实质性测试程序。
审计方法是指为实现审计目标而采用的工作模式、程序、措施和手段等。基本方法包括:
明确审计工作任务和目标,理解应当达到的标准。
通过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和项目的情况。
确定审计项目的范围和内容,划分业务领域,确定审计重点。
针对每个审计事项确定审计目标,决定需要收集哪些具体的审计证据。
编制审计实施方案,设计测试内部控制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通过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分析等具体技术方法获取审计证据。
评价证据是否符合质量特征,是否适当和充分支持审计结论。
根据预先选定的依据和标准,对单个问题进行定性判断,对整体作出评价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