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不入账并使用但随时有能力归还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会计法 > 会计核算法律知识

公款不入账并使用但随时有能力归还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6-30

 
11741
公款是集体利益,每一笔公款都是需要公开透明的,如何进帐,如何出去,都是需要记录在账本里面。有的人可能会利用职务之便,将公款据为己有,这是一种侵害集体利益的行为,达到法定数额的,会构成犯罪。那么,公款不入账并使用但随时有能力归还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区别

一、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款挪为个人使用,从事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并从事营利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从表面上看,被告人私自保管的公款虽然没有入账,但有单位个别领导和其他证人知道被告人保管的该笔款项。尽管被告人有个人使用的行为,但并没有隐瞒、掩盖其保管的公款的行为。一查一问便可以知道公款在被告人手上,似乎应以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事实上,作为公款就必须入账,这是财经制度的基本要求。即使是单位的“小金库”,也必须有相应的备查账目来反应。否则,根据行为人不入账且有使用的行为方式,可以推定行为人存在贪污的主观故意,不能因为有能力归还而否定其占为己有的主观故意。

二、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区别

(一)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

挪用公款罪是为了临时“使用”而暂时占有公款,准备将来归还;贪污罪则是为了将公款永远归己而占有公款,不准备归还。

(二)行为方式不同

挪用公款在本质上属于非法借用,因此总是在账面、他人面前留有“挪用”的痕迹,甚至留下借条、没有平帐,一查一问便可以知道公款被行为人挪用。而贪污罪则必然不择手段地隐瞒、掩盖其侵吞、窃取、骗取公款的行为。因此,很难发现公款已被侵占,即使因怀疑而追查,也很难弄清该公款已被他人非法占有。因为行为人已经涂改或者销毁了帐薄,以假货、次货填补了自己侵吞的货物等。

延伸阅读
  1. 收受并长期使用他人赠送的未过户车辆行为人构成何罪
  2. 股东挪用公款怎么处理
  3. 挪用公款罪非法活动包括哪些
  4. 挪用公款罪的主体包括哪些
  5. 村委会书记滥用职权涉嫌犯罪吗

会计法热门知识

  1. 外企在中国境内缴纳税收的步骤都是什么
  2. 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财务会计报告会受到什么处罚
  3. 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失职会受到什么处罚
  4. 财务违纪处罚时效是怎样的
  5. 国债的种类包括了哪几种
  6. 财务隐瞒私存单位小金库公款,财务构成何种犯罪
  7. 失信被执行人可以当财务记账吗
会计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