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罪司法解释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寻衅滋事罪司法解释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0-01

 
116629
寻衅滋事罪司法解释

什么是寻衅滋事罪

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寻衅滋事罪的概念特征

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表现形式有四种:

1. 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指出于耍威风、取乐等不健康动机,无故、无理殴打他人,情节残忍,多次殴打造成严重后果。

2. 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指出于取乐、寻求精神刺激等不健康动机,无故无理追赶、拦挡、侮辱、谩骂他人,情节恶劣,造成恶劣影响。

3. 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指以蛮不讲理的流氓手段,强行索要市场、商店的商品以及他人的财物,或者随心所欲损坏、毁灭、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

4. 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指出于取乐、寻求精神刺激等不健康动机,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制造事端,扰乱公共场所秩序,造成严重混乱。

寻衅滋事罪并不必然发生在公共场所,也可以发生在非公共场所,例如进入居民私人住宅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财物也属于寻衅滋事罪。

寻衅滋事罪的基本性质

寻衅滋事罪的保护法益是指保护公共秩序或社会秩序。刑法将寻衅滋事罪规定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扰乱公共秩序罪中。寻衅滋事罪的法定刑重于故意轻伤、敲诈勒索、盗窃罪的基本法定刑。

寻衅滋事罪的客体特征

寻衅滋事罪的客体是社会秩序,包括公共场所秩序和非公共场所秩序。公共场所指人员相对比较集中,人们生活比较频繁的地方,非公共场所指人们共同生活的场所,包括人员集中和人员分散的地方。

寻衅滋事罪的客观特征

寻衅滋事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无事生非,起哄捣乱,无理取闹,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根据新刑法典第293条的规定,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行为方式具体包括:

1. 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指出于耍威风、取乐等不健康动机,无故、无理殴打他人,情节残忍,多次殴打造成严重后果。

2. 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指出于取乐、寻求精神刺激等不健康动机,无故无理追赶、拦挡、侮辱、谩骂他人,情节恶劣,造成恶劣影响。

3. 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指以蛮不讲理的流氓手段,强行索要市场、商店的商品以及他人的财物,或者随心所欲损坏、毁灭、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

4. 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指出于取乐、寻求精神刺激等不健康动机,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制造事端,扰乱公共场所秩序,造成严重混乱。

寻衅滋事罪的主体特征

寻衅滋事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行为人可以以单个人的形式实施寻衅滋事罪,也可以以结伙聚众的形式实施。

寻衅滋事罪的主观特征

寻衅滋事罪的主观特征是行为人以肆意挑衅、无理取闹等不健康动机,故意进行破坏、抢劫、伤人等活动,寻求精神刺激。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寻衅滋事的行为,即可构成本罪,无需具备特定的主观意图。

寻衅滋事罪的主观方面

寻衅滋事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破坏社会秩序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行为人的犯罪动机是为了满足耍威风、取乐等不正常的精神刺激或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需要。

犯罪动机与行为

在寻衅滋事活动中的行凶伤人、抢夺财物、毁坏公物、侮辱人格等,在客观上几乎没有任何区别,要分清寻衅滋事与上述犯罪,关键看主观动机。如果是出于贪利而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或者为了泄愤、报复而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就构成抢夺罪、故意毁损公私财物等侵犯财产罪;如果是为了向社会挑战,故意破坏公共秩序而公然抢夺或毁损公私财物情节恶劣的,就构成寻衅滋事罪;如果是为了寻求精神刺激或变态心理的满足随意殴打他人,就构成寻衅滋事罪;如果在公共场所无理取闹,破坏公共秩序,寻求精神刺激,就构成寻衅滋事罪。

审判实践中的混淆

在审判实践中,对寻衅滋事罪的主观特征认识不清,容易导致混淆寻衅滋事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例如,张某、宋某等三人在盗窃销赃后,骑自行车回家,途中因违反交通规则与农民刘某相撞,双方发生争吵,张某首先推刘某一掌,继之两人厮打起来,宋某上前一脚将刘踢倒在地,随后掏出水果刀,向刘的下腹部猛刺一刀,行凶后被告人骑车逃走。一审法院对张某等定以盗窃罪、寻衅滋事罪。二审法院认为事情发生在争吵过程中,不同于流氓无故寻衅滋事,改判故意伤害罪、盗窃罪。这一案例一审判决的错误就在于没有认识清楚寻衅滋事罪的主观特征,把事出有因的伤害与流氓寻衅滋事混为一谈。

寻衅滋事罪的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所谓公共秩序包括公共场所秩序和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守的共同准则。寻衅滋事犯罪多发生在公共场所(也有一些发生在偏僻隐蔽的地方),常常给公民的人身、人格或公私财产造成损害,但是寻衅滋事罪一般侵犯的并不是特定的人身、人格或公私财产,而主要是指向公共秩序,向整个社会挑战,蔑视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

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行为方式

本条将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行为方式具体规定为:

  1. 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2. 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3. 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4. 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

随意殴打他人,是指出于耍威风、取乐等不健康动机,无故、无理殴打相识或者素不相识的人。这里的"情节恶劣的",是指随意殴打他人手段残忍的,多次随意殴打他人的;造成被殴打人自杀等严重后果的等等。

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是指出于取乐、寻求精神刺激等不健康动机,无故无理追赶、拦挡、侮辱、谩骂他人,此多表现为追逐、拦截、辱骂妇女。这里的"情节恶劣的",主要是指经常性追逐、拦截、辱骂他人的;造成恶劣影响或者激起民愤的;造成其他后果的等等。

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是指以蛮不讲理的流氓手段,强行索要市场、商店的商品以及他人的财物,或者随心所欲损坏、毁灭、占用公私财物。这里的情节严重的,是指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的公私财物数量大的;造成恶劣影响的;多次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造成公私财物受到严重损失的等等。

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是指出于取乐、寻求精神刺激等不健康动机,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制造事端,扰乱公共场所秩序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是指公共场所正常的秩序受到破坏,引起群众惊慌、逃离等严重混乱局面的。

寻衅滋事罪的主体和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在主观上,本罪只能由故意构成,即公然藐视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其动机是通过寻衅滋事活动,追求精神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

寻衅滋事罪的量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 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2. 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3. 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4. 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

第二百九十四条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境外的黑社会组织的人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展组织成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两款罪又有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延伸阅读
  1. 传谣行为怎么处理
  2. 如何写好刑事起诉状?附带刑事起诉状范文示例
  3. 在我国蓄意挑衅违法吗
  4. 最新寻衅滋事罪司法解释:专业律师告诉你需要了解的重要信息
  5. 最新寻衅滋事罪司法解释:专业律师告诉你需要了解的重要信息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危险驾驶罪是否构成重罪?
  2. 麦当劳砍人事件:涉及持刀伤人行为的法律处罚探讨
  3. 挖祖坟是否构成刑事犯罪?法律解析
  4. 父母犯罪影响子女政审怎么认定
  5. 谎称自己是警察什么罪
  6. 经济犯罪退赃后还会判刑吗
  7. 偷五辆摩托车怎么判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