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罪的定义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法则法律知识

寻衅滋事罪的定义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5-04-16

 
384644
如果双方当事人有寻衅滋事行为的,是会被公安机关给予相应的治安处罚的。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人民法院需要依法进行审判。有的朋友就会疑惑,寻衅滋事是否刑事和解?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表现形式包括四种情况: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寻衅滋事罪不属于刑事和解范围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77条的规定,刑事和解的范围限定为两类案件:

1.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或侵犯财产罪,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2.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显然,寻衅滋事罪不符合以上范围。

寻衅滋事罪的司法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寻衅滋事罪的相关法律适用问题得到明确规定。

根据解释的规定:

1.行为人为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无事生非,实施刑法第293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认定为“寻衅滋事”;

2.行为人因日常生活中的偶发矛盾纠纷,借故生非,实施刑法第293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认定为“寻衅滋事”,但矛盾系由被害人故意引发或者被害人对矛盾激化负有主要责任的除外;

3.行为人因婚恋、家庭、邻里、债务等纠纷,实施殴打、辱骂、恐吓他人或者损毁、占用他人财物等行为的,一般不认定为“寻衅滋事”,但经有关部门批评制止或者处理处罚后,继续实施前列行为,破坏社会秩序的除外。

根据解释的规定,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以及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等行为的情节恶劣程度也有了明确的判断标准。

此外,解释还规定了纠集他人实施寻衅滋事犯罪的处罚,以及当寻衅滋事行为同时符合其他罪名构成要件时的定罪处罚。

最后,解释还明确了认罪悔罪、赔偿被害人损失或取得被害人谅解等情节对处罚的影响。

延伸阅读
  1. 寻衅滋事罪与相关罪名的界定
  2. 寻衅滋事罪是什么法律
  3. 寻衅滋事罪是口袋罪吗
  4. 刑法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5. 刑法寻衅滋事罪条文规定是什么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我国刑法第128条明确规定
  2. 盗窃罪的刑事责任
  3. 传播淫秽物品罪的定义和危害
  4. 非法采矿罪的司法解释
  5. 非法传教行为的刑事责任追究
  6. 网上被骗报案了,警察能追回被骗金额吗?
  7. 入党政审不合格的8种情况是什么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