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9-04
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直接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在刑事诉讼中要求追究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刑事和民事责任。被害人可以是自然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组织。被害人包括公诉案件的被害人或单位、自诉案件的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提出反诉的反诉人等。成为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需要同时具备以下几点: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使用了“被害人”一词,但并未对其进行法律上的定义。被害人是指因犯罪行为导致其合法权益和精神受损的个人、单位,以及因犯罪行为对国家和整个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国家和社会。本文所讨论的被害人权利保障即是对被害人各种权益的保护。
加强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有利于维护被害人的尊严和人权。在刑事诉讼法中,一直强调维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尊严和人权,但真正的人权应平等适用于被害人。只有加强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切实保护被害人的权利,才能维护被害人的精神和物质损失,使被害人感到平衡。
加强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可以有效预防犯罪。例如,在强奸案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往往将犯罪对象抽象地看待,而不是将其看作一个母亲、妻子或少女。如果加强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让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的严重后果,就可以有效预防犯罪。同时,被害人的权利得到保护,被害人也能获得心理上的安慰,有利于防止被害人的心态失衡,减少犯罪的可能性,防止被害人成为犯罪者。
加强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客观要求。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有利于保障被害人在程序和实体上的各种权益,有利于实现法治社会和司法公正。
加强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体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强调被害人权利保障的重要性,并增加了保护被害人权利的法律条文,提升了被害人的法律地位。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害人享有控告权。但在实际操作中,被害人的法律意识较弱,不懂得采取措施保存证据,也没有相应的调查取证权利和侦查技术手段。这使得被害人很难达到证明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程度,导致被害人状告无门的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被害人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时间晚于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人的时间,这导致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权利不平衡,给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带来了不顺畅的问题。此外,被害人委托的诉讼代理人相关规定较为模糊,需要进一步明确。
此外,刑事被害人也存在法律援助的需求,但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被害人享有法律援助的权利。虽然经济困难的被害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但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很少获得法律援助,这导致经济困难的被害人无法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
刑事被害人与案件的审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理应了解案件相关信息。尽管我国法律规定了被害人的知情权,但这些规定存在漏洞,一些需要明确规定的知情权未被涵盖。这导致被害人的权利受损,使本应得到保护的被害人利益无法得到切实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