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06
一、刑事附带民事授权
刑事附带民事授权系在刑事诉讼阶段,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之人为了实现对被告人的民事法律救济而向下属授予了参与民事诉讼活动的权力之行为。
此种授权涵盖的具体内容往往包含有发起民事诉讼程序、应对应诉、提交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展开法庭辩论以及达成民事和解等诸多方面的诉讼权能。
在常规状况下,这种授权要求通过书面委托书的方式予以明确,其中需要详细明确所委托之事及其相应权限。
在此授权范围之内,被授权者可被赋予代理当事人行使相关诉讼权利的资格,以期达到有效维护受害方合法权益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九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被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第四十六条
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随时委托诉讼代理人。
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第一百零一条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二、哪些条件可以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在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时,须具备以下几点基本要求:首先,原告人必须为遭受直接损害的被害人或者其依法享有代理权的法定代表人以及近亲家属等有关人员。
必须拥有确切的被告人身份信息及具体的法律索赔请求,包括明确的赔偿额度以及详细合理的事实依据。
被害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应当是具体的物质损害,并且在逻辑上与被告人所犯下的犯罪行为存在必然的因果关联性。
最后,案件需符合人民法院对附带民事诉讼的相关受理标准,且原告方发起的诉讼请求所在的受诉法院具有相应的司法管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