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依法扭送行为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扭送法律知识

公民的依法扭送行为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5-03-01

 
367273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如果他人正在实施犯罪的,公民是可以将其依法扭送到当地公安机关的,这是为了防止犯罪,也是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的朋友就会疑惑,公民的依法扭送行为是怎样的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一、公民的扭送权利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任何公民都有权利立即扭送正在实行犯罪、通缉在案、越狱逃跑或正在被追捕的人员。公民可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案,以便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二、保证人的条件和作用

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出的保证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司法机关有权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保证金,以确保其取保候审的决定得以执行。

扭送制度的法律意义

一、阻止犯罪的重要手段

公民扭送是阻止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公安司法机关通常是在案发之后才能展开犯罪侦查工作,因此现行犯被当场抓获的案件相对较少。而公民扭送通常是针对现行犯,能够及时阻止犯罪行为的继续并遏制犯罪结果的扩大。扭送行为由普通群众发现并举报,能够在第一时间阻止现行犯罪,起到了重要的预防犯罪作用。

二、保障公民人权

犯罪行为常常给被害人带来严重伤害。对于现行犯的扭送可以在被害人受到伤害的第一时间发挥阻止作用,以保护被害人免受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国家刑事司法活动属于犯罪的事后反应机制,不可能在犯罪发生之前启动。扭送制度弥补了这一不足,当现行犯实施犯罪行为时,目击者或知情人积极扭送能够及时阻止犯罪,从而保护被害人的权益免受犯罪侵害或减少受侵害程度。

三、弘扬社会正义

除被害人实施的扭送行为外,大部分扭送行为属于见义勇为行为,体现了高尚的道德品质。见义勇为鼓励社会成员与犯罪作斗争,有利于弘扬社会公平精神,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扭送行为可以建立起完善的社会防控体系,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维护社会稳定。公民实施扭送行为时,在社会角色上暂时充当了国家公务人员的角色,通过揭露和阻止犯罪,及时保护被害人权益,体现了社会正义。扭送行为能够惩恶扬善,弘扬社会正气,激发人们与犯罪进行斗争的勇气,达到伸张社会正义的目的。
延伸阅读
  1. 扭送造成违法人员受伤扭送群众是否担责
  2. 刑事诉讼法扭送:权利与限制
  3.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4. 扭送错误且被扭送人受伤公民要赔偿吗
  5. 扭送造成违法人员受伤由谁赔偿

强制措施热门知识

  1. 交通事故中的谅解书对量刑的影响
  2. 聚众斗殴罪羁押必要性审查申请书
  3. 刑事担保无效是否退还本金的法律问题
  4. 取保候审期间的出境限制
  5. 不予批捕的取保候审:程序要求与证据不足
  6. 批准逮捕到判决要多久执行
  7. 刑事拘留家属怎么探视
强制措施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