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0-05-25
对于知假买假行为如何认定
假冒伪劣商品是指商品的质量没有达到国家质量管理法规所规定的标准的商品,假冒伪劣商品不单指商品没有达到法律规定的符合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及使用性能的国家质量标准、行业标准,即不合格产品;还包括该商品所内涵的知识产权(如商标权等)的使用没有获得合法所有权人的许可,即假冒商标等知识产权的商品。
一、不合格产品
(1)没有达到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存在危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的商品;
(2)伪造和虚构检验数据或者伪造检验结论的商品;
(3)没有合格证或者没有合法单位允许销售证明的商品;
(4)没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家的厂名和厂址的商品;
(5)限期使用的商品没有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的商品;
(6)制造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商品;
(7)凡属处理品的(含次品、等外品)而没有在包装的显著部位标明处理品的商品;
(8)已经失效、变质的商品。
二、冒牌货
(1)假冒商标,同时产品本身没有达到同类产品的最低质量标准的,属于不合格的产品;
(2)假冒商标,但商品本身的质量达到同类合格产品的最低质量标准的,属于合格产品。
行为划分
主观故意买假行为
1、消费者和销售者都明知是假冒伪劣商品
消费者出于商品廉价的目的而购买了假冒伪劣商品,如明明知道是假冒的名牌产品,为了追求名牌而购买,明明知道是不纯正的羊毛衫,但看好它的廉价而购买。因为冒牌伪劣商品具有价格欺诈,误导消费者把假货与正品比价,欺骗、诱导消费者与其交易。
2、消费者明知是假冒伪劣商品,而销售者并不知道的情形
消费者向销售者主动发起假冒伪劣商品的求购,或者调包,消费者出于对商品生产厂家和商品销售者的牟利目的而有意购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获得双倍赔偿,或出于敲诈目的不受保护。
过失买假行为
消费者明知即将购买的商品是可能是假冒伪劣商品,但认为非假冒伪劣商品的可能性大而执意购买商品的行为。
判断标准
知假买假与敲诈勒索
判定知假买假者的索赔行为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的前提是确定其所购商品是否的确为“假”。
如果经过有关部门确定该商品为假,根据新《消法》“退一赔三”和《食品安全法》“退一赔十”的相关规定,知假买假者要求依法获得相应赔偿,是正常且合法的维权行为。
若商品本身不假,索赔人故意用其他方式,比如购买商品之后恶意调包顶替,或购买前先将有问题的商品藏在商家某处,事后花钱购买,以此索赔,这类行为就涉嫌敲诈勒索。
知假买假与消保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第49条规定通过惩罚性赔偿金来鼓励消费者同欺诈行为的假货作斗争,从而实现其公平价值和秩序价值。
《消法》第5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规定,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3倍。”
知假买假是指消费者在明明知道即将购买和使用的商品是假货的情况下,仍然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行为。其中的“假”是假货之意,是假冒伪劣商品的俗称。
我们国家是强烈防止假货商品的买卖,相应的实行一系列的条例进行规范,所以对于假货的买卖是会进行相关的处责的,如果在这方面存在任何的疑问的,随时进行咨询,进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希望大家有这方面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