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8-05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采取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手段,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劫罪不需要考虑伤势后果,只要满足上述要件,即可构成犯罪。
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抢劫犯的根本目的是抢劫财物,而侵犯人身权利只是手段之一。因此,抢劫罪被规定在侵犯财产罪章节中。无论犯罪嫌疑人是否成功占有财物,被抢财物的价值大小,只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当场采取暴力或胁迫手段,即构成抢劫罪。而“数额特别巨大”和“致人特别严重伤残或死亡”只是从重处罚的情节。
抢劫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行为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手段,强行劫取公私财物。这种对被害人身体实施强制的犯罪手段,是抢劫罪的本质特征,也是它与其他犯罪的区别。暴力是指对财物所有人、管理人、占有人实施不法的打击或强制,使被害人无法反抗。胁迫是指当场实施暴力相威胁,进行精神强制,使被害人产生恐惧而不敢反抗,任其抢走财物或被迫交出财物。其他方法是指使用除暴力和胁迫之外的手段,使被害人无法反抗或不知反抗,从而当场劫取财物。判断是否构成抢劫罪,应以行为人是否基于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当场是否实际采取了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为标准。
抢劫罪的主体为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抢劫罪的主观要件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如果行为人只是为了夺回自己被偷走、骗走或输掉的财物,而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不构成抢劫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