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8-26
根据刑法的规定,立功的主体仅适用于犯罪者本人。这意味着没有犯罪行为的人不能成为刑法意义上的立功主体。因此,即使罪犯的亲属、朋友实施了立功行为,也不能视作是犯罪者本人的立功表现,其法律后果也不会被犯罪者享有。然而,立功可以存在于侦查、起诉、审判到劳改的任何一个阶段。在这些阶段中,如果罪犯表现出立功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需要注意的是,立功的时机仅适用于犯罪分子犯罪以后刑满释放前的阶段。超过这一时期,就不能作为刑法的立功主体。因此,正确区分立功的主体是认定立功的前提条件。
立功的主观方面可以是自愿行为,也可以是经教育后检举、揭发他人犯罪的行为。刑法及司法解释对于检举、揭发者的动机并未加以限制。这意味着,不论犯罪分子出于何种动机,只要其表现出立功的行为,并且达到预期的后果,根据法律规定,应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立功的客观方面必须是实施了具体检举、揭发他人犯罪的行为。然而,这种行为必须与本犯罪分子的罪行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即涉及他人的罪行,而不是自己的罪行。例如,某人因寻衅滋事被逮捕后,在关押期间主动交代了公安机关没有掌握的三起抢劫的犯罪事实。对于这种情况,只能认定其自首而不能认定立功。
立功的行为与预期的结果必须具有因果关系。犯罪分子检举、揭发他人的犯罪事实、证据、线索必须与公安机关侦查的事实相一致,并使被检举人受到法律追究。如果犯罪分子检举、揭发的事实与侦查的事实不一致,或者侦破的是其他类型的案件,就不能认为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
根据以上立功构成要素,可以认定犯罪分子让家人花钱悬赏破案线索,公安机关利用悬赏来的破案线索破获了案件的情况下,是能够认定犯罪分子的立功行为的。首先,犯罪分子花钱买破案线索是个人行为,表现出自己的悔罪和忏悔的意愿。其次,这个行为完全是出于自愿的,符合立功的主观要求。此外,刑法及司法解释对于检举、揭发者的动机并未加以限制,只要犯罪分子有立功的表现,并且达到预期的后果,根据法律规定,应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客观方面看,犯罪分子确实揭发检举了他人的犯罪行为,并且经公安机关侦查与犯罪分子检举、揭发相一致,并使被检举人受到法律追究。因此,虽然犯罪分子花钱悬赏破案线索有些“投机取巧”,但是其表现出的悔罪和忏悔的意愿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