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7-08
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构成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对于这种行为,只要查证属实,就应当认定为立功。
如果单位犯了上述罪行,将会被判处罚金,并且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会依照相同的规定进行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犯罪分子如果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并且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帮助侦破其他案件,可以获得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待遇。如果立功表现非常重大,甚至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这种行为实际上是自首或者坦白与立功的竞合。窝藏犯罪分子或者赃物的行为被认为是一种连累犯罪。连累犯罪是指在他人犯罪后,明知他人的犯罪情况,而故意地以各种形式帮助他人予以窝藏、包庇、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等行为,依法应受处罚。连累犯罪的特点是,行为人对基本犯罪行为是明知的,而基本犯罪对连累犯罪的行为也是明知的。因此,基本犯归案后,其交代的犯罪事实必然包括连累犯的犯罪事实;反之亦然。行为人交代的犯罪事实既包括本人的犯罪事实,符合自首或者坦白的成立条件,又包括他人的犯罪事实,符合立功的成立条件。因此,如果行为人是主动归案并如实交代犯罪事实的话,就构成了自首或者坦白与立功的竞合。
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向犯(如行贿罪与受贿罪)、上下游犯罪(如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与洗钱罪)等。基本犯与关联犯的犯罪事实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犯罪分子彼此之间完全知悉各自的犯罪行为。因此,如果行为人要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必然同时也交代了他人的犯罪。交代他人的犯罪事实成为自首或者坦白中如实交代自己犯罪事实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向犯、上下游犯归案后检举揭发相对方、关联方的犯罪事实,也应遵循一事不重复评价的原则,认定为自首或者坦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