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3-05
胁从犯的成立需要实施共同犯罪行为作为前提条件。胁从犯是在被胁迫的情况下实施的犯罪行为,该行为是共同犯罪行为的一部分,无论是计划阶段、预备阶段还是实施阶段,都与共同犯罪的性质密切相关,具体形式受共同犯罪目的的规定和限制。
通常情况下,胁从犯的犯罪目标是由胁迫者指示的,胁从犯根据指示选择犯罪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如果犯罪行为导致了实际的危害后果,胁从犯的行为是造成该结果不可或缺的原因之一。
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即行为人必须具备犯罪的主观故意,这是胁从犯成立的主观条件。就认识因素而言,行为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危害后果,否则就不能被认定为胁从犯;就意志因素而言,尽管胁迫行为会在精神上对行为人施加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意志自由,但无论如何,这种精神强制与使人完全丧失意志自由的身体强制是不同的,被胁迫者并未完全丧失意志自由,仍然可以选择不犯罪(尽管这意味着他只能接受胁迫者的损害),然而,他却做出了相反的选择。
这种选择是行为人自主、理性的结果,在这种犯罪决意下,他希望或者容忍其行为的危害后果发生。换句话说,胁从犯的犯罪行为只能是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的形式,过失不构成胁从犯。而摆脱胁迫者将会对自身或近亲属的人身或财产利益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这是直接故意行为人的犯罪动机,也是间接故意行为人追求的非犯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