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起打假索赔案看消费者维权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9-01
知假—买假—索赔:《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新情况
案情
1996年8月27日和9月3日,原告王-海在被告**伊势有限公司购买了5部索尼公司生产的SPP—L338型无绳电话机,每部价格2920元,共计人民币14600元。后来,原告发现这些电话机没有通过国家邮电部进网许可证,不能销售和使用。因此,原告要求被告退货并赔偿人民币14600元。被告承认其销售的无绳电话机没有办理进网许可证,但同时提出这些电话机没有质量问题。被告认为原告的购买行为是为了获得赔偿而不是为了个人消费,不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因此,被告拒绝退货和赔偿,原告遂将此事诉至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
裁判要旨
天津市和平区法院一审审理认为,原告从被告处购买的5部索尼SPP—L338型无绳电话机,属于国家明令禁止进口、销售、使用的不合格产品。被告的销售行为构成欺诈,应承担赔偿责任。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第8条第(5)项、第(12)项、第23条第一款的规定,法院作出了(1996)和民初字第1445号《民事判决书》。判决如下:(一)被告必须在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退还原告购买无绳电话机款人民币14600元,并增加一倍货款赔偿原告人民币14600元;(二)驳回原被告双方的其他诉讼请求。此案的受理费为1178元,其他费用为200元,共计人民币1378元,由被告承担。与此同时,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4条第三项的规定,作出了(1996)和民初字第1445号《民事制裁决定书》,决定对原告所购、被告所售的5部索尼SPP—L380型无绳电话机予以没收。一审宣判后,被告**伊势有限公司不服,向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二审审理,作出了(1997)一中民终字第21号《民事判决书》,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于1993年颁布以来,在各级司法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等机关、团体的努力下,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鉴于当前社会上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消费者人身、财产权益频频受侵,有的人便以“打假”为己任,依照《消法》第49条有关惩罚性赔偿的规定,打击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