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判断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争议 > 消费争议调解法律知识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判断

点击数:33 更新时间:2024-05-23

 
105203
所谓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年3月15日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的有关规定,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 经营者行为的手段

根据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所采用的手段来判断。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下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

2. 经营者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

根据经营者的行为是否属于误导消费者来判断。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经营者的行为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即构成欺诈。个别消费者无法以证明自己确实发生误解来主张欺诈行为的成立。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即使没有实际的损失或者损害发生,只要其行为按其性质足以误导消费者,就可以被认定为欺诈。

3. 经营者行为的主观方面

从经营者行为的主观方面来判断。虽然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构成欺诈行为的主观要件是故意,但从文义上来理解,欺诈是掩盖事实真相,误导消费者上当受骗的行为应无疑义。因此,并非经营者主观故意状态不需具备,而是“欺诈”二字本身已经包含或者揭示了经营者的故意心理。在下列情况下,经营者“不能证明自己确非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实施此种行为的,应当承担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

经营者能够证明,就不是欺诈行为;不能证明,则构成欺诈。

延伸阅读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对于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的情况,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金额,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格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但不得低于五百元。如果
  2. 消费欺诈案例分析
  3. 美容院顾客被欺诈怎么办,消费者应该怎么维权
  4. 产品缺陷导致的法律责任
  5. 消费者遭遇欺诈可获得双倍赔偿

消费争议热门知识

  1. 案例:洗浴中心责任纠纷案件
  2. 拍婚纱照拿回底片要钱合法吗
  3. 投诉法院去哪个部门投诉
  4. 消费者购买的笔记本变上网本是否可要求赔偿?
  5. 互联网业发展势头强劲
  6. 关于洗衣洗涤行业的合法权益保护办法
  7. 消费争议的解决方式
消费争议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