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12-15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损害党和政府形象。近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通过审判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严惩犯罪分子。2010年至2012年,全国法院共审结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刑事案件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刑事案件1533件,涉及2088人。其中,审结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案件分别为39件、55件、220件,涉及52人、101人、446人。审结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分别为80件、278件、861件,涉及110人、320人、1059人。此外,还对大量危害食品安全刑事犯罪行为以其他罪名进行了审判,有效打击了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分子。
《解释》明确了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其中,针对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中“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要件难以认定的问题,《解释》采取列举的方式,将具有高度危险的情形予以类型化。对于以往对“人身危害后果”加重结果要件进行理解和认定存在的局限性,《解释》规定了多重认定标准。
《解释》明确了食品滥用添加行为的法律适用标准。一是将刑法规定的“生产、销售”细化为“加工、销售、运输、贮存”等环节,以实现对食品加工、流通等整个链条的全程覆盖;二是明确刑法规定的“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三是明确食品滥用添加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定罪处罚。
《解释》明确了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的法律适用标准。一是明确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行为属于刑法规定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二是明确国家禁用物质即属有毒、有害物质,凡是在食品中添加禁用物质的行为均应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三是明确对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禁用药物的行为应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
《解释》首次明确了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行为的定罪处罚标准。对于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或者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等,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规定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解释》明确了对非法生产、销售禁止用作食品添加的原料、农药、兽药、饲料等物质的行为的惩处。对于非法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蛋白粉”、“工业明胶”、“瘦肉精”及含有“瘦肉精”的饲料等行为,依法予以严惩。
《解释》明确了对非法从事生猪屠宰、经营行为的惩处。对于违反国家规定,私设生猪屠宰厂(场),从事生猪屠宰、销售等经营活动的行为,依法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解释》明确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为一般应适用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两个基本罪名定罪处罚的原则。对于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解释》明确了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共犯以及食品虚假广告犯罪的惩处。对于明知他人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有毒、有害食品,提供帮助或者便利条件的行为,应以共犯论处。对于明知广告内容虚假而作虚假宣传的行为,应以虚假广告罪定罪处罚。
《解释》明确了对食品监管渎职犯罪的惩处。对于食品监管渎职行为,应以食品监管渎职罪定罪处罚。对于同时构成其他渎职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对于不构成食品监管渎职罪,但构成其他渎职犯罪的,依照相关犯罪定罪处罚。对于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他人共谋,利用其职务行为帮助他人实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同时构成渎职犯罪和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共犯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解释》规定了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分子的刑罚。一般应当依法判处生产、销售金额二倍以上的罚金。对于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分子应严格适用缓刑、免予刑事处罚。对于依法适用缓刑的,应当同时宣告禁止令,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食品生产、销售及相关活动。
《解释》明确了对单位实施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惩处。对于单位实施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依照《解释》规定的定罪量刑标准处罚。
附图一和附图二分别展示了2010年至2012年人民法院审结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数量和同比增长情况。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使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使生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不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但是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依照本节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构成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
(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伪造检验结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前款所列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对应当检验的物品不检验,或者延误检验出证、错误出证,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动植物检疫机关的检疫人员徇私舞弊,伪造检疫结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前款所列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对应当检疫的检疫物不检疫,或者延误检疫出证、错误出证,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职责,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单位犯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是《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规定,是指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保护被害人、证人人身安全,同时为了帮助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改过自新,防止其再次犯罪,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有针对性的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进行一定的约束。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禁止令在判决书中明确列出,具有法律强制性,犯罪分子必须遵守。该条款为选择性适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