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1-17
我国事业单位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具有资产性质和职能的复杂性,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力、具有一定政府职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机构。然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一些事业单位领导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对财务管理的政策法规了解不足,未将法规学习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同时,很多事业单位过于侧重经费支出审批程序等会计基础工作,忽视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职能,导致财务管理过于简单。
二、预算管理不规范:预算编制不完善,预算执行不够规范,经费使用缺乏计划性。部分部门未将应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统一纳入单位预算,隐瞒、截留财政资金和其他收入,私设小金库。预算支出随意性大,超发津贴、奖金,超支业务费的现象普遍,审批制度不严格,出现“专款不专用”的现象。
三、资产管理混乱: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管理权责不清,特别是在固定资产上体现。有的单位长期以来未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理,导致资产使用效率低,流失严重。监督机制不健全,固定资产出租管理混乱,取得的收益没有上缴财政专户。事业单位缺乏制度化和程序化管理,导致腐败发生,虚增资产价值。
四、账户开立混乱,票据管理不规范:事业单位多头开户现象严重,造成资金分散,不易管理。同时,票据管理存在许多违纪问题,如领购手续不健全,核销上存在监督漏洞。货币资金管理有漏洞,部分事业单位变相隐瞒截留收入,账外资产问题严重。相关职务没有分离,现金管理问题突出。资金使用缺乏计划性,费用开支不透明,导致事业单位经费紧缺。
五、财务人员素质较差: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未经过系统的财会知识培训,理财观念陈旧,知识欠缺,方法落后。同时,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较薄弱,原始凭证不完整、以假充真,财务报告内容不全,普遍没有报表分析说明。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措施:
一、提高领导者意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领导者应该创新观念,确立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加强成本管理,树立成本观念,有效地把握和预计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同时,领导者应该宏观调控、总揽财务,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督查,财务人员持证上岗,建立单位财务内部审计和控制制度。
二、加强预算管理:加强对预算编制的重要性认识,充分预见各因素,安排充足的编制时间,实行预算内外综合统筹,细化收支。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按项目、时间、进度支出,不准随意变更预算项目。确需调整预算或追加支出的,应按规定的程序报批。
三、加强资产管理:加强资产清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盘点,确保设备的完好无损。建立以“钱物分离、互相牵制、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合理分工,明确职责。采用公开招标形式采购,增加物品采购的透明度。建立规范的仓储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
四、加强货币资产管理:规范银行账户,加强票据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办理银行开户和收支事宜,不出借出租账户,不公款私存。加强现金管理规定的执行,遵守现金使用范围,不挪用及白条抵库,不保留账外现金。加强往来款项的管理,建立项目决策负责制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提高单位领导的理财意识。
五、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建立健全机构。单位应配备合格的财会人员,持证上岗。加强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全面掌握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完善会计核算制度,规范财务核算,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
六、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加强内部财务控制,确保账目准确无误。建立内部财务制约机制,实行分级授权制,规范大额资金的流向。国库集中支付将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集中起来,便于财务处对下属各部门的预算资金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控制预算的实施。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轨道迈进,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