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构成价格欺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知情权法律知识

哪些行为构成价格欺诈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10-31

 
104068
商家在经营的时候为了能够获取更大的利益,会通过价格欺诈等等方式来诱骗消费者来促进消费,很多消费者认为商家进行价格欺诈的时候无非就是提高了商品的价格,其实这不正确。那么,哪些行为构成价格欺诈?跟着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议论下。

虚假标价行为

虚假标价行为是指在标价签、价目表等上所标示的商品或服务的相关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以此欺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购买的行为。例如,某商品标价签上标明产地是国外,但实际产地是中国某个地区。

1、虚假标示产地

某商品标价签上虚假标示产地,误导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购买。

2、两套价格

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价目表,以低价招揽顾客并以高价进行结算。

3、欺骗性标价

使用欺骗性或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与其交易。

4、模糊标价和虚夸标价

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无从比较,误导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购买。

5、虚假折价

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商品或服务,其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误导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购买。

6、不标价处理品

销售处理商品时,不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

7、不如实披露赠品情况

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或者馈赠物品为假劣商品。

8、隐蔽价格附加条件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不标示或含糊标示附加条件。

9、虚构原价

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

10、不履行价格承诺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有价格承诺的,却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

11、虚构比较价格

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诱骗消费者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12、价质不符

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数量或质量与价格不符。

13、谎称“政府定价”

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谎称为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

延伸阅读
  1. 开发商价格欺诈仲裁判决书
  2. 警惕到岸价格下的海运欺诈
  3. 超市价格欺诈怎么赔偿
  4. 网购纠纷法院起诉书样本
  5. 价格欺诈行为处罚办法是什么

消费者权利热门知识

  1. 股东知情权纠纷案件的法律主体是谁
  2. 奶粉有质量问题该如何维权
  3. 服装有质量问题如何维权
  4. 淘宝代购假货退款吗
  5. 硬性搭售是否构成对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侵犯
  6. 自愿原则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7. 价格欺诈退一赔三吗
消费者权利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