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到岸价格下的海运欺诈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5-01-16
C.I.F价格术语的法律解析
一、C.I.F价格术语的含义
C.I.F是英语CostInsuranceAndFreight的缩写,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价格术语。在我国,有人称之为“到岸价格”。然而,这种称呼容易导致误解,使人误以为货物灭失的风险是在卸港时由卖方转移给买方。
二、国际商会的规定
国际商会(ICC)在其第460号出版物《INCOTERMS1990》中规定,卖方在C.I.F交易中有以下责任:1. 负责租船、订舱,并在货物装船后取得Clean B/L(提单);2. 订立货物保险合同,支付保费,并取得保险凭证;3. 承担自负费用和风险,并办理货物的出口清关手续。从表面上看,C.I.F交易中的买方除了付款赎单外,只需在目的港等待提货。
三、C.I.F交易的奥妙
然而,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C.I.F交易中的一些潜在问题。根据《INCOTERMS1990》的规定,卖方只需按通常条件订立运输合同,而“通常条件”是一个事实问题。对卖方而言,“通常条件”即是低廉的运费。因此,卖方可能会忽略船东的信誉和船舶的状况,只要货物能装上船即可。卖方也只需按保险条款中最低责任的保险险别投保,如PICC货物保险中的平安险(FPA)。至于加保战争险、罢工险等,买方需要通知卖方,并自行承担费用。可以说,C.I.F这种只凭几张纸进行交易,而不重视与信誉良好的卖方进行交易的方式,存在着各种风险。许多国际骗子正是利用买方的松懈,通过C.I.F交易方式进行欺诈行为。
四、文件诈骗案例
以1990年孟加拉水灾为例,该国通过港商与中国**进出口公司上海公司签订了一份8千吨大米的买卖合同,C.I.F价约为170万美元。信用证开出后,港商将制作精美的单证在日本一家银行顺利结汇,提单由巴西一家班轮公司签发,承运船名为"罗*达"号。然而,"罗*达"号却一直未往孟加拉卸货。经调查发现,实际上在签单日该船尚在欧洲营运。结果,孟加拉政府不得不支付170万美元以及大量律师费。
五、银行审查文件的责任
有人可能会问,银行在结汇时不是要审查文件吗?根据国际商会UCP400的规定,银行在审查文件时,只要文件表面相符,就必须放款。换言之,银行对于文件诈骗并不承担任何责任。即使在英国,银行明知文件是虚假的,也无权拒付。这一规定源自1983年的“UnitedcityMerchantsV.RoyalBankofCanada”案。在该案中,当受益人到银行结汇时,银行发现实际装运期较信用证规定的装运期晚,因此拒付。然而,第二天再次议付时发现提单日期已符合信用证的装运期,银行以文件诈骗为由确认拒付,双方随即诉讼。贵族院认为,上述情况可能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是打字时将日期错打,第二种是船长签错。最终,贵族院判定,除非银行能够证明受骗人参与了欺诈行为,否则银行无权拒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