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知情权的规定是如何的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3-09-24
作为公民,我们都被法律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权利。针对知情权,那么大家有没有产生过这样的疑问——作为我国的公民,我们的宪法到底有没有对我们的知情权进行明文规定呢?如果您很好奇,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就带您去详细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希望您在看完之后,可以有很多新的总结与收获。
宪法知情权
广义与狭义知情权
知情权是指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它可以分为广义知情权和狭义知情权两种。广义知情权包括从官方或非官方渠道获得相关信息的自由与权利。而狭义知情权仅指知悉、获取官方信息的自由与权利。随着知情权的不断扩展,它既具有公法权利的属性,也具有民事权利的属性。特别是个人信息的知情权,是公民作为民事主体所必须享有的人格权的一部分。因此,现今对知情权的理解一般都是广义的知情权。知情权还包括消费者知情权、股东知情权等。
消费者知情权
消费者知情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等相关情况。而经营者则有相应的告知义务。
知情权的性质
对于知情权的性质,学者们存在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知情权属于政治权利,认为了解权是现代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权利,政府应当公开其活动,除必要的保密外,应充分向社会公开。有人将知情权理解为行政公开,认为个人或团体有权知悉并取得行政机关的档案资料和其他信息,通常称之为了解权。也有学者认为知情权是参政权之一,认为公民应当了解国家的政治生活情况,以便形成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意见。根据通常的以权利内容为标准的分类法,难以确定知情权属于哪一类权利。因此,笔者认为知情权可以作为一个高度抽象的、一般化的权利概念来使用。试图将知情权归属到某一门类之下是徒劳无益的。
我国宪法对知情权的规定
目前,我国现行宪法并没有直接规定公民的知情权。宪法第41条规定了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以及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知情权的法律依据
知情权的法律依据是宪法。也就是说,知情权是公民的宪法性权利。早在1949年,实施的联邦德国基本法就明确规定了知情权。该法第5条规定,人人享有语言、文字和自由发表传播其言论的权利,并无阻碍地了解信息的权利。北欧诸国对知情权的保护也较为完善。例如,瑞典的《关于出版自由的法律》第二章“政府文件的公共性质”详细规定了公民获取政府文件的权利。虽然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宪法并未明确写明知情权,但人们普遍认为可以从宪法的相关规定中找到知情权存在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