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8-21
申请免费法律援助的人员必须具备当地户口或在当地务工并持有有效身份证明。
如果申请免费法律援助的是代理他人的事项,申请人必须提供有代理权的证明。
申请免费法律援助的事项必须属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法院及其他机构的管辖范围。
申请人必须因经济困难无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提供无偿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对于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如果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免费法律援助:
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事项。
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事项。
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事项。
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事项。
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事项。
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事项。
请求给予工伤待遇的事项。
请求因交通事故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的事项。
主张因家庭暴力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事项。
在刑事诉讼中,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免费法律援助:
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情形。
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情形。
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情形。
对于城镇居民经济困难的衡量标准如下:
申请人的经济困难标准取决于是否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具体标准以申请人住所地区(县)人民政府当年公布的标准额度为准。
如果申请人住所地的经济困难标准与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的标准不一致,按照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的标准执行。
区(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出具的最低生活保障证明是申请人证明其经济困难的书面凭证。如果申请人尚未办理最低生活保障证明或在自然灾害期间正在接受国家救济的灾民,可以由申请人住所地的区(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或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经济困难证明。
对于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申请人,无需对其经济状况进行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