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损害赔偿的方式有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环保法 > 环境监督管理法律知识

环境损害赔偿的方式有什么

点击数:38 更新时间:2024-01-17

 
96167
(一)传统的环境侵权民事赔偿

我国环境侵权的民事赔偿制度

我国目前对环境侵权的救济手段基本上适用传统的民事侵权救济制度。根据我国的《民法通则》第124条和《环境保护法》第41条的规定,环境污染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然而,传统的民事赔偿制度存在滞后性和诉讼时效有限等局限,对受害者的利益补偿作用有限。因此,有必要引入其他方式进行利益的填补。

民事赔偿的利益填补方式

环境侵权往往具有社会正当性、合法性、价值性、公益性,而环境侵权造成的损失往往众多且严重,不仅仅是个别侵权行为人与受害者之间的私益赔偿,而是具有浓郁的社会化色彩。因此,在考虑环境侵权救济的法理学基础时,应从社会法理着眼,而不能仅关注传统的个人主义法理。

在实践中,由于环境侵害范围广、赔偿金额高,加害人因支付高昂的赔偿费导致经营受损或受害人实际所得的赔偿金额少于实际损失的情况并不少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国建立了一些社会保障制度,如责任保险和基金制度。

1. 责任保险制度

责任保险是对传统民事损害赔偿的补充性救济,指以被保险人依法应当向第三人承担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由被保险人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承诺在被保险人向第三人负赔偿责任时,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向被保险人给付保险赔偿金的保险。

责任保险扩大了侵权责任的范围和领域,涉及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的契约关系、投保人与受害人的侵权赔偿责任、保险人与受害人的赔偿关系。通过该制度的运作,原本要由被保险人个人独自承担的赔偿责任经由保险公司的中介变为由全体投保人共同负担。

2. 基金制度

基金是对污染赔偿义务人赔偿金额不足以弥补受害人损失或对受害人损失可不予赔偿的部分进行补偿。基金的来源一般由从事污染危险行为中获取收益者缴纳,赔偿金额大小按受害人实际损失计算,但不包括难以量化的损失,并设定一定的赔偿限额和免责条件。

政府可以通过征收环境费、环境税等特别的费用和税收作为筹资方式设立损害补偿基金,并设定相应的救助条件,以该基金补偿环境受害人,以保护损害赔偿能迅速、确实、妥善地落实。在侵权责任人可以确定的情形下,有的基金组织仍得以加害人的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为基础,保留其向加害人追索所付补偿金的权利。

国家赔偿

国家赔偿是一个民法上的问题,因为赔偿是发生在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环境污染也是对公共利益的侵犯,涉及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致人损害以及司法行为致人损害。国家赔偿应在民法典中做出原则性的规定,并在环境法中体现。

对于因国有建筑物所造成的危害,国家应当承担无过失赔偿责任。行政机关不作为造成损害的侵权行为应该承担责任。国家赔偿应该在民法和行政法中有所规定。

除了责任保险和基金制度,还可以通过发行环境彩票等市场方式筹集资金,以提高保护环境的资金来源和社会参与度。

延伸阅读
  1.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举证责任谁承担
  2. 环境污染侵权案件分析
  3. 《环境保护法》与侵权责任
  4. 环境污染侵权案例之举证责任分配
  5. 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如何确定

环保法热门知识

  1.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发展规划
  2. 环境税的理论渊源
  3. 处置建筑垃圾单位遗撒建筑垃圾如何处罚
  4. 新修改的法律规定加强了河长制的相关内容
  5.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6. 居民噪声扰民标准
  7. 在自然保护区砍树向哪个部门投诉
环保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