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条款的订立会产生哪些结果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3-08
仲裁协议的独立性,或称仲裁协议的独立原则,是指这样一种情况:仲裁协议-主要是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与合同应被看作是两个不同的单独的协议,仲裁条款独立于合同的其它条款而存在,不因合同其它条款的无效而无效,也不因合同本身的存在与否受到任何影响。这通常称作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的可分割性或自主性理论。
仲裁条款的独立性及其影响
1. 仲裁条款的独立性
根据仲裁条款的独立性原则,仲裁条款被视为与主合同或基础合同完全不同的两个单独的协议,具有独立的性质。即使主合同或基础合同被确认无效,仲裁条款仍可以独立存在。甚至在主合同或基础合同不存在的情况下,仲裁条款依然有效存在。这意味着仲裁条款与主合同或基础合同可能会受到不同的法律调整,尤其在国际仲裁活动中。
2. 仲裁条款的独立性在实践中的问题
在实践中,仲裁条款的独立性可能引发一些问题。例如,当主合同无效时,仲裁庭是否有权对合同的无效问题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我国《仲裁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了仲裁协议的独立存在原则,即仲裁协议的效力不受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的影响。然而,在实践中,仲裁庭是否有权受理无法人资格的法人分支机构签订的合同纠纷,并对其作出裁决,以及人民法院是否应撤销仲裁庭对此类案件的裁决,仍存在争议。
3. 仲裁条款的独立性在不同情况下的问题
仲裁条款的独立性在不同情况下可能会引发不同的问题。首先,在主合同无效的情况下,仲裁条款是否独立存在引发争议。根据传统观点,仲裁条款是主合同的一部分,主合同无效,则仲裁条款也无效。然而,在仲裁条款独立原则下,仲裁庭可以不理会主合同无效的异议,对案件的实质问题进行审理,并最终作出裁决。其次,在主合同可能不存在的情况下,仲裁条款是否独立存在也引发争议。一般来说,如果主合同从未有效订立过,仲裁条款是否独立有效成立成为问题。然而,是否存在整体主合同是一个疑问,分割无法进行。因此,仲裁庭在受理主合同是否存在的争议时,先审查仲裁条款的效力,决定自己是否具有管辖权,再对主合同的整体存在与否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在因欺诈签订的主合同无效的情况下,仲裁条款的独立性也引发争议。欺诈行为违背了合同制度的基础,根据我国《经济合同法》规定,欺诈行为所签订的合同无效。然而,仲裁条款是否独立存在仍存在争议,因为欺诈行为可能导致仲裁条款不能代表双方真实意愿。
结论
仲裁条款的独立性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在实践中,仲裁庭对于主合同是否无效以及仲裁条款的效力的审理权存在争议。在不同情况下,如主合同无效、主合同不存在或主合同系因欺诈而无效的情况下,仲裁条款的独立性也引发了不同的问题。然而,接受仲裁条款独立原则的国家认可仲裁庭对这些问题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在我国,《仲裁法》明确规定了仲裁协议的独立存在原则,但对于因欺诈而无效的合同的确认仍存在争议。因此,进一步研究仲裁条款的独立性及其影响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