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04-30
有效的仲裁协议具有三方面的法律效力,包括对当事人的约束力、对仲裁机构的效力和对法院的制约力。
对当事人的法律效力:
首先,仲裁协议限制了当事人在特定争议发生后的起诉权,强制他们将争议提交仲裁解决,而不能单方面撤销协议并向法院起诉。
其次,当事人必须按照仲裁协议规定的仲裁范围、地点和机构进行仲裁,不得随意更改。
最后,仲裁协议还产生附随义务,即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随意解除或变更已生效的仲裁协议,同时应履行仲裁机构依法作出的裁决。
对仲裁机构的法律效力:
有效的仲裁协议是仲裁机构行使管辖权和受理案件的唯一依据。没有仲裁协议的案件,即使一方当事人提出仲裁申请,仲裁机构也无权受理。仲裁协议对仲裁管辖权有限制的效力,并保证了仲裁裁决的效力。当然,仲裁机构也有权裁决仲裁协议的存在、效力和范围。
对法院的法律效力:
首先,有效的仲裁协议排除了法院的管辖权。
其次,法院有责任执行基于有效仲裁协议作出的裁决,这体现了法院对仲裁的支持。
最后,在申请执行仲裁裁决时,有效的仲裁协议是必须提供的文件。为了在另一国获得裁决的承认和执行,胜诉方应提交仲裁裁决和仲裁协议的正本或正式副本。
在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时,法院审查仲裁协议的有效性是重要的审查内容之一。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法律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因此,协议管辖的效力判断基于以下几点因素:
一、纠纷的性质应为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类纠纷,其他类型的纠纷不适用协议管辖。
二、协议应采用书面形式,而不能是口头形式。
三、可选择的法院范围限定于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当事人在起诉时必须确定唯一的法院。
四、协议不得违反民诉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只有满足以上条件,协议管辖才有效;否则,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