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3-11-16
任何矛盾纠纷都源于利益冲突且无法达成共识,双方持有不同立场,情绪激动。稳定当事人情绪是调解工作的先决条件,只有当他们情绪平静下来,才能进行有效的调解。否则,无法调解甚至可能导致纠纷进一步升级。稳定当事人情绪的技巧包括:
1. 创造亲近、祥和、安定的氛围:调解人员要对申请调解或走出去调解的当事人一视同仁,关心他们的事情,表达帮助他们公平解决问题的意愿,从而转移双方对抗的注意力。
2. 建立信任感:调解人员应树立平等待人、公平公正的形象,消除当事人的顾虑,使他们对调解解决纠纷的信心更加坚定。
3. 引导当事人自我探讨:调解人员要明确告知当事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正常的,可以通过诉讼或调解解决。人民调解是当事人自己的组织机构,可以重新认识、探讨和协商解决问题,既省钱省力又能化解矛盾,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人民调解委员会并非党政机关或司法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解法》第七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没有作出判决、裁定或决定的权力。在具体调解工作中,调解人员不应随意批评、评论当事人的是非对错,更不能作出判决、仲裁或行政决定。调解员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宣传法律规定:调解人员要宣传《人民调解法》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包括选择或接受人民调解员、接受或拒绝调解、要求调解公开或不公开进行、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等。
2. 依法处理纠纷:调解人员在协商过程中,应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帮助当事人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1. 宣传法律法规:调解人员可以通过宣传《人民调解法》中的相关规定,帮助当事人了解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调解的程序和方式。
2. 分析问题:调解人员可以帮助当事人对纠纷进行自我分析,以民间通常的道理作为尺度,衡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3. 引导互相体谅:调解人员应利用当事人之间的情谊,要求他们互相体谅,不要因一点小事而忘记过去的友情。
4. 换位思考:调解人员可以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对方,化解矛盾。
5. 借古喻今:调解人员可以借助历史传说故事或正反事例,教育当事人,引导他们用他人的经验来对照自己,处理问题。
调解工作涉及法律法规、各行各业的知识以及民间常识。调解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提高法律知识水平,掌握各种自然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调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