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12-08
一般来说,企业与以下员工签订保密合同:
这些员工要么掌握着企业的核心技术,要么担任企业的主要管理工作,掌握着企业的重要经营信息,因此他们是签订保密协议的主要对象。
虽然这些员工不是最主要的人员,但是他们有可能接触到企业的核心技术,因此与他们签订保密协议是必要的。
这些员工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实施者,了解企业的营销计划和客户名单,因此企业也会与他们签订保密协议。
由于岗位的原因,这些员工都有可能了解到企业的商业秘密,如果不与他们签订保密协议,他们很可能有意或无意地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
在签订保密协议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依法签订企业内部的《保密合同》。首先应明确签订保密合同的人员范围。签订保密合同的人员应该是企业内部担任重要工作岗位的职工,对一般的操作工无需签订保密合同。其次要强调合同内容的完备性,包括本企业商业秘密的范围、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类型、违约责任等条款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最后,签订保密合同后,应当经劳动行政部门鉴证。
保密合同应按平等协商、合情合理的原则进行。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签订保密合同的形式,要求职工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遵守竞业禁止的约定,但用人单位应当给予该职工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也可以约定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该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一定期限内,采取调整其工作岗位、变更劳动合同中相关内容的脱密措施。
在职工遵守竞业禁止约定期间,用人单位应支付职工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用人单位应根据职工在岗工资待遇、商业秘密能给企业带来的利益的多少,按比例灵活确定。但用人单位支付职工的经济补偿每月不能低于当地最低生活费的标准。
作为需签订保密合同的职工,应认真阅读保密合同的条款,对不平等条款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提出。不仔细审阅、盲目签订保密合同,必然承担不利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