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鉴定后还有停工留薪期吗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2-06
停工留薪意味着劳动者不用工作也能够有工资收入,在劳动者遇到工伤或是其他损害的时候可以申请得到。一些劳动者在工伤之后并不想要进行伤情鉴定,就是因为鉴定后会没了停工留薪福利。那么,工伤鉴定后还有停工留薪期吗?手心律师网小编告诉我们要看实际情况。
工伤鉴定后是否可延长停工留薪期?
停工留薪期是指因事故伤害或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职工,在此期间保持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停工留薪期的长短对于工伤职工待遇的享受至关重要。
停工留薪期的时限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但在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的情况下,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鉴定结果出来后是否可申请延长停工留薪期?
是的,工伤鉴定结果出来后,如果工伤职工需要继续治疗,可以申请延长停工留薪期。在停工留薪期满后,工伤职工仍需接受治疗的情况下,仍可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停工留薪期的认定主体
停工留薪期的认定应由劳动保障部门进行。这样做有以下好处:
- 符合政府部门公共管理的职能,与我国保险事业发展方向相一致。
- 引入没有利益关系的第三方进行认定,结果更具公正性和公平性,保障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 政府部门的介入加大了对不规范医院的震慑力,保证诊断资料的可靠性。
-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进行工伤认定时需要提交医疗诊断证明和职业病诊断证明书,通过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的配合,停工留薪期的认定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的护理责任
在停工留薪期内,如果工伤职工生活不能自理,由所在单位负责提供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