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1-05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0条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直系亲属以及该职工所在单位。如果任何一方未收到书面通知,该程序就没有完成,需要继续送达,否则不具备法律效力。
为了规范工伤认定程序,依法进行工伤认定,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制定了本办法。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进行工伤认定时,应按照本办法进行操作。
工伤认定应当客观公正、简捷方便,认定程序应向社会公开。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后,所在单位应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特殊情况下,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如果根据规定应向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则应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按照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应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
(二)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符合要求,属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管辖范围且在受理时限内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在15日内审核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如果材料完整,应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如果材料不完整,应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全部补正材料后,应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
如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决定受理,应出具《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如果决定不予受理,应出具《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以根据需要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进行调查核实时,应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并出示执行公务的证件。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在工伤认定中,可以进行以下调查核实工作:
(一)根据工作需要,进入相关单位和事故现场;
(二)依法查阅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询问相关人员并作出调查笔录;
(三)记录、录音、录像和复制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调查核实工作的证据收集参照行政诉讼证据收集的相关规定执行。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予以协助。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负责安排相关人员配合工作,提供真实情况和证明材料。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进行工伤认定时,对申请人提供的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不再进行调查核实。如果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和格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要求出具证据部门重新提供。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委托其他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应履行以下义务:
(一)保守相关单位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
(二)为提供情况的相关人员保密。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回避。
如果职工或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但用人单位不认可,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如果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或调查取得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或《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
《认定工伤决定书》应包括以下事项:
(一)用人单位全称;
(二)职工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份证号码;
(三)受伤害部位、事故时间和诊断时间或职业病名称、受伤害经过和核实情况、医疗救治的基本情况和诊断结论;
(四)认定工伤或视同工伤的依据;
(五)不服认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部门和时限;
(六)作出认定工伤或视同工伤决定的时间。
《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应包括以下事项:
(一)用人单位全称;
(二)职工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份证号码;
(三)不予认定工伤或不视同工伤的依据;
(四)不服认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部门和时限;
(五)作出不予认定工伤或不视同工伤决定的时间。
《认定工伤决定书》和《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应加盖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伤认定专用印章。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如果需要以司法机关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为依据,但这些机关尚未作出结论,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会中止,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在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日内,将《认定工伤决定书》或《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送达受伤害职工(或其近亲属)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认定工伤决定书》和《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的送达参照民事法律有关送达的规定执行。
职工或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或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工伤认定结束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保存工伤认定的相关资料50年。
如果用人单位拒不协助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改正,并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本办法中的《工伤认定申请表》、《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认定工伤决定书》、《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的样式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统一制定。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止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3年9月23日颁布的《工伤认定办法》。
如果职工因工受伤,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且未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工伤认定,职工本人及其直系亲属也未在一年内申报工伤,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时效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予认定工伤,导致职工无法获得工伤保险待遇赔偿,职工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可以直接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