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8-09
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将人事争议提交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解决的当事人。申请人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是指事业单位人事关系双方因实现人事权利和履行人事义务而发生的各种纠纷。申请人与人事争议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意味着申请人必须是争议一方当事人。这种利害关系必须是直接的,即申请人应为人事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如果只存在间接的利害关系,申请人不能以自己的身份出现,而只能作为第三方。
行为能力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判断标准是:一是能认识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二是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对其负责。没有行为能力的公民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而人事争议仲裁是一种法律行为,因此要求申请人具备行为能力。根据法律规定,若发生人事争议的当事人无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或已死亡,应由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仲裁申请。换言之,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不适格成为人事争议的申请人,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应当予以指出。
超过时效的人事争议案件无法进入仲裁程序,其仲裁请求得不到法律保护。仲裁申请的审查是一项严肃的法律活动,除了要求结果符合法律规定外,还必须保证程序的合法性。审查仲裁请求时,只要申请人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并且具备行为能力,就是适格的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人。换句话说,仲裁机构对此类人事争议做出不予受理的处理意见的依据是时效问题,而不能以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人不适格作为不予受理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