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职工的辞职行为是否有效
点击数:35 更新时间:2024-06-30
依据我中民法总则的规定,进行民事活动的时候,行为人需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民事行为能力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民事行为一般是无效的,那么精神病职工的辞职行为是否有效?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精神病职工的辞职行为是否有效
引言
根据《民法典》(2021.1.1生效),成年人若无法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将被视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此情况下,该人的民事法律行为须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然而,该人仍可独立进行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此外,《民法典》生效后,与之相冲突的条例将被废止。
背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生效前,根据第十三条,无法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被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活动需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而对于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其被视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进行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此外,根据第五十八条,以下民事行为无效:(1)由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无法独立实施的行为。
案例分析
在本案中,郭某在其工作期间患上精神疾病。根据上述规定,郭某在病发期间所作出的民事行为应被视为无效。因此,双方仍应维持劳动合同关系。
结论
根据《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精神病职工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情况下,其辞职行为应被视为无效。因此,劳动合同关系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