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5-02-08
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必须具备相应的缔约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先决条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只有经其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才有效。
缔约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根据自己的行为独立订立合同,以取得民事权利或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资格。根据法律规定,年满18周岁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都具有权利订立合同。
间歇性精神病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他们不具有缔约行为能力。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和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不能订立合同。但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订立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合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只能限制在其核准登记的生产经营和业务范围内,因此,法人具有就其生产经营和业务范围内的缔约行为能力。
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有效。意思表示是指向外部表明愿意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为。意思表示真实是构成有效合同的先决条件之一。一方在被欺诈、胁迫或者重大错误下订立的合同往往非其真实意思表示,属于无效或可撤销的合同。
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所有合法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都不得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即符合公序良俗的要求。因此,合同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是合同有效的必要条件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不得违反法律是指合同不得违反当事人必须遵守、不得通过协商改变的强行性法律规定。合同内容设定的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必须合法。如果合同内容的部分条款有效,部分条款无效,那么无效条款不影响有效条款的效力。
合同的内容必须在合同成立时确定,或者在将来履行时可以确定。合同内容的确定性是判断合同生效、履行和解决纠纷时的重要依据。合同内容的可能性是指合同所规定的特定事项在客观上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如果合同内容属于事实不能、自始不能、客观不能、永久不能及全部不能的情形,则合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