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委受理案件范围详解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仲裁法律知识

劳动仲裁委受理案件范围详解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3-09

 
76548

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保障的关系

劳动争议仲裁的定义

劳动争议仲裁是指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对劳动争议进行事实判断和权利义务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

劳动保障的定义

劳动保障是指为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而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为的总和。劳动保障制度的目的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主要目标,与其他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有所区别。

劳动保障的内容

劳动保障的内容包括主体的独立人格、法律地位和物质利益。主体的独立人格是获得法律地位的前提,而独立的法律地位又是实现物质利益的前提。劳动保障首先要确立和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独立人格和法律地位。劳动者应独立于国家、资本和其他个人,成为能够自由支配自己劳动力、享有自主择业权的主体;用人单位应独立于国家和其他单位,成为能够自主经营、拥有用工自主权的市场主体。其次,劳动保障要保障主体的物质利益。维护主体人格和法律地位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和保障主体的物质利益。

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保障的关系

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保障都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劳动关系而设立的制度。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保障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进行公正、合法、及时的裁决,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劳动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

劳动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包括以下情况:

1. 确认劳动关系的争议

当事人就劳动关系的确认发生争议时。

2. 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争议

当事人就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发生争议时。

3. 辞退、辞职、离职的争议

当事人就辞退、辞职、离职等情况发生争议时。

4. 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的争议

当事人就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等方面发生争议时。

5. 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的争议

当事人就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方面发生争议时。

6. 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争议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情况。

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

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通常采取以下步骤:

1. 调解

当劳动争议发生时,当事人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的目的是通过协商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促进争议的和解。

2. 仲裁

如果调解不成功或当事人不愿意参与调解,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将根据事实进行公正、合法、及时的裁决,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 诉讼

对于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进行审理和判决。通过以上的"一调一裁两审"的程序,劳动争议可以得到逐步解决,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延伸阅读
  1. 劳动仲裁案件的受理期限
  2. 劳动仲裁程序及时间限制
  3. 仲裁开庭后多久出裁决书
  4. 一、申请劳动仲裁的费用标准
  5. 三期员工辞退赔偿问题

劳动争议热门知识

  1.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时间
  2. 非因工负伤的病假天数的规定
  3. 严重失职的情况的法律判定标准
  4. 李某与劳服公司的劳动争议案件分析
  5. 事业单位自动离职的认定
  6. 构建四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处网络
  7. 企业变相降工资是否构成解除合同
劳动争议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