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6-11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的管辖范围由劳动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情况下,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将负责管辖。
根据本法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设立应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原则。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市、县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区、县设立。同时,直辖市和设区的市也可以设立一个或者若干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设立不按照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根据本法第二款的规定,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因此,当事人发生劳动争议时,只要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的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发生争议的当事人之间的劳动合同的履行地在一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范围内,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即具有管辖权。劳动合同履行地一般指用人单位的注册地,若用人单位的注册地与经常营业地不一致,则以用人单位的经常营业地为准。
此外,根据本法第二款的规定,当发生劳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时,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将负责管辖。这一规定主要解决了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管辖权的争议。
根据以上规定,劳动者在申请劳动仲裁时,可以选择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这样的选择既方便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参与仲裁活动,也方便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案件的审理活动。同时,一旦仲裁裁决生效,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时,也便于人民法院进行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