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前置问题的理解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仲裁基本制度法律知识

劳动仲裁前置问题的理解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5-06-18

 
428078

一、前置程序的含义

根据《劳动法》第79条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是指劳动争议事实必须经过仲裁程序处理,而不是要求所有当事人都必须参与仲裁程序。要求所有当事人都参与仲裁程序只会增加诉讼的负担,与立法的目的和愿望不符。设定仲裁程序前置的目的是为了尽量让劳动争议在专业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解决,减轻人民法院的负担。如果仲裁程序存在不当之处,可以在诉讼中进行纠正。

二、追加被诉单位的可能性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9条的规定,对于没有参加诉讼的共同当事人,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因此,在诉讼阶段是有可能追加被诉单位的。

三、地方性法规的明确规定

一些地方性法规也明确规定了在诉讼阶段可以追加被诉单位。例如,《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劳动局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意见》第16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的单位与实际用人单位不一致,或实际用人单位难以确定,以及订立劳动合同的单位与作出处理的管理单位不一致的,具有利害关系的单位均可列为当事人;如果在仲裁时未列入,可以在诉讼中根据上述原则进行列为当事人。同样,《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条也作出了类似的规定。虽然国家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中对此问题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各地法院可以参考山东省和上海市的明确规定,以便快速便捷地解决当事人的纠纷。

四、建议明确相关解释

为了明确劳动仲裁前置问题,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或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合作,制定相关解释,对此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这样可以更好地指导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工作,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1. 工作拖欠没签合同怎么赔偿
  2. 宁劳社工中字(2007)第21号
  3. 包工头已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处理方式
  4. 调岗降薪是否可申请劳动仲裁
  5. 劳务合同劳动争议判决书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劳动福利待遇纠纷的含义
  2. 公司员工违反规定造成重大损失被辞退是否合法
  3. 公司入职未签订劳动合同辞职后工资被扣怎么处理
  4. 劳务派遣的定义和概念
  5. 如何应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法律途径与协商解决
  6. 劳动争议案的前置程序
  7. 给别人打工干活算共犯吗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