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4-07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雇佣关系的相关司法解释,雇佣关系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第九条规定,如果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造成他人损害,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雇员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他人损害,雇主和雇员应共同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后,可以向雇员追偿。
2. "从事雇佣活动"的定义
根据第九条规定,"从事雇佣活动"指的是在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劳务活动。如果雇员的行为超出授权范围,但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也应视为"从事雇佣活动"。
3. 雇主和第三人的赔偿责任
根据第十一条规定,如果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受到人身损害,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造成损害的是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赔偿权利人可以要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要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4. 发包人和分包人的连带赔偿责任
如果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受到人身损害,发包人和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安全生产条件,应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的情况,不适用上述规定。
雇佣关系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 平等性
雇佣关系的主体双方是平等的,不存在隶属关系。雇佣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以及履行都是基于平等的法律关系,没有管理与被管理的隶属关系。
2. 当事人意思为主导
雇佣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主要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这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国家干预较少。
3. 在流通领域发生的关系
雇佣关系主要发生在流通领域,而不是社会劳动过程中。它是受雇人向雇主提供劳务,雇主支付相应报酬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