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与终止劳动合同到底有什么区别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合同 > 终止劳动合同法律知识

解除与终止劳动合同到底有什么区别

点击数:41 更新时间:2024-09-17

 
72476
解除劳动关系是极为复杂的,这也会关系到大家的利益问题,那么又有多少人知道解除与终止劳动合同的区别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解除劳动合同与终止劳动合同的区别。

解除与终止劳动合同的区别

1、当事人意思表示的区别

劳动合同终止是指由于某种法定事实的出现,导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自动消失或无法继续履行而消灭。劳动合同终止主要基于法定事实,不涉及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只要法定事实出现,通常会导致劳动关系的终止。

2、解除与终止情形的不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解除包括:意定解除(第36条)、劳动者提前通知单方解除即劳动者主动(第37条)、劳动者随时单方解除即被迫解除(第38条)、用人单位单方通知解除(第39条)、用人单位提前通知单方解除(第40条、第41条)。不同的解除情形有不同的成就条件。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44条规定,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

  1. 劳动合同期满;
  2. 劳动者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3. 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宣告失踪;
  4.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
  5.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因此,当出现上述法律规定的情形之一时,劳动合同即终止。

3、法定程序的履行要求的不同

根据不同的解除情形,劳动合同解除需要履行不同的法律程序。如果未履行必要的法定程序,可能导致解除行为违法,无法达到当事人预期的解除效果,甚至需要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除了意定解除和劳动者在人身受到威胁、被强迫劳动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履行法定程序外,其他情形均需要履行相应的程序。

而对于劳动合同终止是否需要履行相应的法定程序以及未履行法定程序的法律后果,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均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各地对于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终止时是否需要提前通知义务以及通知期限的掌握不一致,相对混乱。

4、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起点的不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经济补偿金的计算以2008年1月1日为分界点进行分段计算。除了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为由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外,其他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年限应从双方建立劳动关系起计算,即按工作年限计算。只是在2008年1月1日前后,经济补偿金计算的数额略有不同。

对于劳动合同终止时经济补偿金的问题,《劳动合同法》第46条第(五)款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若用人单位不同意按照原劳动合同约定条件与劳动者续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原则,对于2008年1月1日后因劳动合同终止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年限应从2008年1月1日开始计算,2008年1月1日之前的工作年限不包括在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范围内。

延伸阅读
  1. 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处理方式
  2. 退休离职补偿金的标准
  3. 公司裁员部门解散怎么赔偿
  4. 解除劳动合同申请书的书写要点与注意事项
  5. 终止劳动合同的手续及要求

劳动合同热门知识

  1. 未签劳动合同离职可以要求双倍工资吗
  2. 劳动合同解除规定
  3. 负有竞业限制的员工的举证责任
  4. 延长医疗期后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
  5. 第一章:劳动规则
  6. 正式员工入职合同主要条款
  7. 对于员工辞职解除劳动合同吗
劳动合同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下载

  1. 青岛市劳动合同范本
  2. 超市劳动合同范本
  3. 销售岗位劳动合同范本
  4. 劳务合同范本简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