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3-04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劳动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劳动者加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承担一定的工种、岗位或职务工作,并遵守所在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和其他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应及时安排被录用的劳动者工作,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并且根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保证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及社会保险、福利等权利和待遇。
1. 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劳动合同作为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能够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以适应不同行业、单位的特殊需求。
2. 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通过签订不同类型和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根据经营或工作需要,确定录用劳动者的条件和方式数量,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
3. 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劳动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既对合同主体双方提供保障,又对双方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进行约束。这有助于双方自觉履行合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稳定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相应的补偿。
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从第二个月起支付每月工资的两倍。
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满一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视为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过错,用人单位属于违规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未支付劳动合同补偿金,劳动者可以向所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