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些情形下会导致“中标无效”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12-30
在评标过程完成以后,招标组织机构应当对评标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类,以形成完整的评标资料及招标采购资料。
法律咨询:导致中标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律师回答:
根据《招标投标法》的相关规定,以下情况将导致中标无效:
1. 招标代理机构违法泄露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保密情况和资料,或者与招标人、投标人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影响了中标结果。(《招标投标法》第50条)
2. 招标人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或其他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情况,或者泄露标底的行为,影响了中标结果。(《招标投标法》第52条)
3. 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或为谋取中标行贿,将导致中标无效。(《招标投标法》第53条)
4. 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将导致中标无效。(《招标投标法》第54条)
5. 招标人违法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的行为,影响了中标结果,才会导致中标无效。(《招标投标法》第55条)
6. 招标人在评标委员会依法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以外确定中标人,或在所有投标被评标委员会否决后自行确定中标人,将导致中标无效。(《招标投标法》第57条)
相关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的规定
第三十六条:开标时,投标人或其推选的代表应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也可以由招标人委托的公证机构检查并公证。确认无误后,工作人员会当众拆封,并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价格和其他主要内容。
第三十七条: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相关专家组成,成员人数必须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第三十八条:招标人应采取必要措施,确保评标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影响评标的过程和结果。
第三十九条:评标委员会可以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的内容作必要的澄清或说明,但澄清或说明不得超出投标文件的范围或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第四十条:评标委员会应根据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并推荐合格的中标候选人。
招标人根据评标委员会提出的书面评标报告和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招标人也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