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1-09
新入市的投资者在基金投资中,常常难以确定最适当的买入时机。如果在没有太大的获利把握时就将全部资金都投入基市,就有可能遭受惨重损失。因此,建议投资者在买入基金之前先进行试探性投资,以减少盲目性和失误率,降低被套牢的风险。
对于没有基金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建议从小额单笔投资基金或每月几百元定期定额投资基金开始。例如,如果你有2万元可投资,可以先以1000元投资一只股票型或偏股型基金,约1~3个月后,根据对基金投资的了解程度逐步增加投资额。通过这种方式,即便投资损失10%,至多也只会损失100元,风险较小。此外,还可以尝试每月定投300元,连续投6个月,通过分散时间投资,可能带来的损失将更低。总之,设定自己可接受的风险度是非常重要的。
在众多基金中进行选择时,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的基金类型。如果较积极或风险承受力较高,可以选择偏股型基金;反之,则以混合型基金为好。
选择2~3家基金公司的3~5只基金,以分散投资风险。
选出好公司中表现优秀的基金。如果过去3~12个月的基金业绩表现比指数好,应该不会太差。但不论资金多寡,同时追踪的基金不应超过5个,否则就不易深入了解每只基金。何况基金本身持股就很分散,已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风险。
买基金后还要坚持做功课,关注基金的涨跌,并与指数变动情况做比较,由此提高对基金业绩的研判能力。此外,还可以登陆基金公司网站,收集基金持股资料及基金经理的观点,提升对基金业的认识。几个月后,你也可以成为基金投资的专家。
投资者购买基金后,有时会出现基金净值跌破“成本价”的情况。为了实现基金“解套”的目的,投资者需要正视基金“套牢”现象,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以下是四种应对之策:
如果投资者持有的基金品种与证券市场的关联度极强,而且适逢证券市场处于运行周期的低谷,或者处于阶段性的底部,投资者可以购买基金产品,以达到摊低基金投资成本的目的。
当投资者购买了相对高点的基金,正值证券市场的阶段性顶部时,应及时采取止损措施,将股票型基金转换成货币市场基金,并观察证券市场的变化,选择最佳的投资时机重新介入。这样既可以回避股票型基金净值下跌的风险,也能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