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延履行可以解除合同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履行 > 合同的抗辩法律知识

迟延履行可以解除合同吗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0-05-25

 
62763
履行迟延就是在期限之内没有做到自己的义务,履行迟延在广义上包括包括给付迟延和受领迟延,狭义上是指债务人的给付迟延。那么给付迟延是什么?受领迟延是什么?迟延履行可以解除合同吗?手心律师小编为您总结了相关知识,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迟延履行可以解除合同吗

给付迟延

给付迟延,是指债务人在履行期限到来时,能够履行而没有按期履行债务。其构成要件为:(1)须有债务存在;(2)履行须为可能;(3)须债务履行期已届满;(4)须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未履行;(5)须无法律上的正当理由。给付迟延的法律后果为:(1)债权人可诉请强制执行;(2)债务人赔偿因迟延而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3)在给付迟延后,如遇有不可抗力致使合同标的物毁损,债务人须承担履行不能的责任,不得以不可抗力为由主张免责。但如债务人能证明纵然没有给付迟延,损失仍将发生的,则可免责;(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其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或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

受领迟延

受领迟延,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的履行应当受领而不为受领。其构成要件为:(1)须有债权存在;(2)须债务人的履行需要债权人的协助;(3)须债务已届履行期且债务人已履行或提出履行;(4)须债权人未受领给付,且迟延受领无正当理由。在迟延受领的情况下,债权人应依法支付违约金,因此给债务人造成损害,则应负损害赔偿责任。债务人得依法自行消灭其债务,如以提存的方式消灭债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所以说迟延履行可以解除合同的。

延伸阅读
  1. 一人公司解散公司的钱归什么
  2. 监理人可以单方解除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3. 长时间不能履行合同的解决办法
  4. 合同法第299条规定:承运人的主要义务
  5. 保险合同解除的条件

合同履行热门知识

  1. 瑕疵履行在中国法律中的定义
  2. 拒绝履行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3. 买卖合同
  4. 定金返还问题及适用定金罚则的条件
  5. 合同法中的拒绝履行和迟延履行区别
  6. 合同中的无效情形和免责条款
  7. 退工的时候保密协议怎么履行
合同履行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建筑施工设计合同范本
  2. 施工设计合同范本
  3. 设计施工合同(范本)
  4. 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设计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