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0-14
债务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请求一定给付的法律关系。根据《民法通则》第八十四条的规定,债务是在当事人间根据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产生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债务的变更包括债的内容变更和债的主体变更。前者指的是不改变债的当事人,仅改变债的内容;后者指的是在债的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将债务由第三人承担,也称为债务承担。
债务的变更有两种形式,即债的内容变更和债的主体变更。
债的内容变更是指在不改变债的当事人的情况下,仅改变债的内容。
债的主体变更是指在保持债的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将债务由第三人承担。
第三人代为履行和债务承担在法律特征上有明显的区别。
债务承担需要债务人和债权人与第三人达成转让债务的协议,并获得对方的同意,否则不生效。而第三人代替履行的情况下,第三人只需单方表示代替债务人清偿债务或与债权人或债务人达成代替清偿债务的协议,无需转让债务。
债务承担下,债务人已成为合同的当事人。如果债务全部转让,则第三人完全代替债务人的地位,债务人退出合同关系。如果部分转让,则第三人加入合同关系成为债务人。而第三人代替履行下,第三人只是履行主体而不是合同的债务人。
债务承担下,第三人成为合同关系当事人,如未履行债务,债务人可直接请求第三人履行义务和承担违约责任。而第三人代替履行时,对第三人的履行不适当行为,仍由债务人承担债不履行的民事责任。
在判断第三人代为履行和债务承担时,需要注意债权人是否同意第三人代偿债务的意思表示。在债务承担中,必须征得债权人的同意,并且其意思表示必须是明示的。而在第三人代为履行的情况下,只要债权人、债务人和第三人一起约定由第三人履行债务人的合同义务,且没有明确表示取代债务人,可以认定为债务承担。
总之,第三人代为履行和债务承担有着明显的区别,其承担人、生效条件、法律地位和责任承担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并正确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