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假文凭订立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案例法律知识

以假文凭订立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0-05-25

 
55852

[案情]

2005年3月,某电脑公司通过某职业介绍中心,聘得持有某财经大学文凭的李某为该公司销售经理,双方于2005年4月订立聘用合同,合同约定销售经理的月薪为2800元,合同期限至2007年4月止。2006年10月,该电脑公司查实李某所持的某财经大学文凭是假的,遂决定通知李某,从2006年11月1日起解除双方于2005年4月所签订的劳动合同。嗣后,该电脑公司对李某2006年10月份工资仅支付了一半。李某不服,同意解除劳动合同,但坚持认为双方所订劳动合同已实际履行是有效的,公司应全额支付2006年10月份工资,并要求该电脑公司给付经济补偿金2800元。

[评析]

那么双方所订劳动合同效力如何?责任亦应如何承担呢?

一种意见认为,某电脑公司与李某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有效的,现双方对解除劳动合同已意见一致,某电脑公司应全额支付李某最后一个月工资,并按劳动法支付一年的经济补偿金。理由是:双方于2000年4月订立了劳动合同并已实际履行,故双方之间所签劳动合同是有效的。至于李某所持文凭真假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李某有无按时保质完成任务,若李某按时保质全部完成工作任务,某电脑公司就应全额支付最后一个月工资,并按劳动法支付一年的经济补偿金。应以能力作力考核一个人的标准,而不应以文凭取人。

另一种意见认为,某电脑公司与李某所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无效的。尽管双方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但李某已付出劳动,作为用人单位某电脑公司应当向劳动者李某全额支付最后一个月的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与法无据,不应支付。理由有:(1)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李某以假文凭同某电脑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违背了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属欺诈行为,使用人单位陷入错误认识,违背了用人单位的真实意思,因此双方所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2)本案劳动合同无效,应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也就是从一开始在法律上对双方当事人无约束力,无约束力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无需支付劳动者已付劳动的报酬。《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故某电脑公司应向李某全额支付最后一个月工资。(3)因劳动合同无效,李某关于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便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了,故对李某经济补偿请求依法不应支持。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人民法院·张*侃)

延伸阅读
  1. 劳动合同
  2. 没有劳动合同被辞退怎么办
  3. 13个月未签劳动合同是否可要求补偿
  4. 经济补偿金计算是否应包括加班工资?
  5. 公司刑事犯罪会判法人吗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本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2.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及相关法律规定
  3. 构成欺诈行为的要件
  4.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
  5. 案情
  6. 汽车销售合同中的常见陷阱
  7. 合同欺诈问题的研究背景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中外合资企业劳动合同范本
  2. 昆山市劳动合同范本
  3. 江苏省劳动合同书范本
  4. 苏州全日制劳动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