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诈的行为和相应的惩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劳动合同欺诈法律知识

合同欺诈的行为和相应的惩罚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0-05-25

 
55719
合同欺诈行为在当今商业界是屡见不鲜,因此,在签合同的时候很多人是紧绷着神经一万个小心,但是有的不懂具体法律行为的,还是被欺骗的事情很多,有些朋友更是不怀好意,参与这种行为。这里就跟着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合同欺诈的行为和相应的惩罚。

合同欺诈的行为

通俗来说,合同欺诈就是指订立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故意采用欺骗的方法,如故意陈述虚假事实、隐瞒真实情况等,使对方当事人陷于认识上的错误,从而违背自己的真实意识而作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从而达到获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合同欺诈行为,主要有两种:

1、一种是积极的合同欺诈行为,即故意陈述虚假事实的行为,比如对自己的产品作不切实际的宣传,夸大自己产品的功效等。

2、另一种是消极的合同欺诈行为,即故患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比如故意隐瞒己方提供的合同标的物的固有缺陷和瑕疵,或者故意隐瞒某些对合同对方当事人明显不利的重要事实和信息等等。

合同欺诈相应的惩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第54条分别规定了两类合同欺诈行为。《合同法》第52条规定:一方以欺诈等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一方以欺诈等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消。《合同法》把合同欺诈行为以是否损害国家利益、是否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为标准分为了两类,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合同法》第56条规定: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撒消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2、《合同法》第58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消后,因泫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于广大私营企业经营者而言,必须了解合同欺诈的含义与界限,既不要从事合同欺诈行为,也要防止被别人欺诈,并且要学会利用我国法律关于合同欺诈的民事法律责任的规定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1. 房屋公证及其法律意义
  2. 商家提供商品有欺诈行为的怎么赔偿
  3. 案情
  4. 哪些情况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5. 构成欺诈行为的要件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本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2. 案情简介
  3.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及相关法律规定
  4.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
  5. 汽车销售合同中的常见陷阱
  6. 合同欺诈问题的研究背景
  7. 网上贷款诈骗签订电子合同生效吗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