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0-07
口头约定在法律上被认为是一种订立合同的过程。与书面合同一样,口头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并且其订立过程方便快捷。然而,由于口头合同在纠纷发生时很难证明当事人的真实意图,因此对于一些重要事项,建议尽量采用书面合同。此外,一些特殊事项根据法律规定只能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合同是无效的。
口头合同是指当事人通过直接对话或使用通讯设备(如电话)交谈的方式订立的合同。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自由市场购买食品、在商店购买衣物等。现代合同法实行以不要式为主的原则,也是基于对口头合同的重要性认识。对于没有当事人约定或法律规定特定形式的合同,都可以采用口头形式。
口头合同的优点在于简便快捷,但其缺点在于纠纷发生时很难取证。因此,对于可以立即清结且关系较为简单的合同,适用口头形式是合适的选择。然而,对于需要一定时间来清结或较为复杂重要的合同,不宜采用口头合同形式。在实践中,口头合同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书面凭据。例如,在商店购物时,有时会要求开具发票或其他购物凭证,但这些文字材料只能作为合同成立的证明,而不能作为合同成立的条件。然而,只要有证据表明口头合同的成立,双方都必须严格履行。如果一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口头合同,同样要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形式可以分为要式和不要式。要式合同是指根据法律要求必须具备一定形式或经过特定手续的合同。要式合同包括法律规定应采用的书面合同,以及要求鉴证或公证的合同,还包括法律要求经过国家机关审批的合同。不要式合同是指法律不要求采取特定形式和手续的合同。根据《合同法》第11条的规定,合同采取书面形式是指以合同书、信件以及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合同内容的形式。
口头合同属于不要式合同,是指当事人通过口头语言表达意思,而不使用文字表达合同内容的合同形式。在法律未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的情况下,只要当事人达成一致,可以采用口头形式。口头合同在即时清结的交易中非常普遍。它的特点是简便易行,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发生合同纠纷时难以取证,很难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因此,《合同法》征求意见稿规定,不动产转让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涉外合同以及价款或报酬超过10万元的合同,除即时清结的合同外,也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根据法律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的,应当依照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