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1-31
根据《合同法》第185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的合同。赠与人可以以各种法律不禁止的实物、货币和有价证券作为赠与的标的物。然而,不能以无法用有价证券表示的权利作为赠与的标的物。
赠与合同的目的是使受赠人无偿获得利益,因此,只要能够给受赠人带来经济利益并与赠与人的利益相对应,且符合法律要求且不属于法律禁止的财产,均可成为赠与合同的标的物。除了移转所有权的情况,也可以设定某种物权,免除责任,赠与知识产权、债权,甚至是将来可以取得的某种权利。
在现代社会中,财产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有形物所有权的范围。现代社会对财产的评价已经由重视物的所有转向重视物的利用。因此,对财产范围的理解应该适应这一趋势。
根据《合同法》第185条所称之财产,应该扩张解释为一切具有财产利益之有形财产及无形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物权、债权、有价票证等等。
由于赠与合同为单务合同,仅由赠与人单方承担义务,当赠与人不履行交付赠与财产的义务时,其责任应当有所限制。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的财产时,受赠人可以请求交付,但不包括迟延利息和其他损害赔偿,仅限于赠与财产本身。
如果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赠与的财产毁损、灭失,赠与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如果赠与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赠与的财产失去效力或者不再存在,无法履行,赠与人可以免除交付赠与财产的义务,但应当承担给赠与人带来的其他损失的赔偿责任。
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是否构成违约行为,并承担违约责任,应当根据赠与目的和赠与合同是否经过公证来区分。对于一般的赠与合同,赠与人在转移赠与财产的权利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因此,如果赠与人不给付赠与财产,受赠人也无法请求赠与人给付赠与的财产,赠与人不承担违约责任。
然而,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由于不能任意撤销,赠与人在迟延履行或者不履行给付赠与财产的义务时,构成违约行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受赠人可以请求赠与人给付赠与的财产,如果赠与人仍不履行义务,受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赠与人履行赠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