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6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试用期和学徒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和学徒期可以同时约定,但试用期不得超过半年。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合同应与劳动合同一起签订。用人单位不应将试用期合同与劳动合同分开签订。如果只约定试用期而没有约定合同期限,试用期将被视为无效,即视为正式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和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同时,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也有权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且该解除权是无条件的。然而,有的用人单位在合同中约定了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解除合同的附加条件,限制了劳动者的解除权。这样的约定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因此应被视为无效条款。另外,用人单位在试用期满后,不得以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部的规定,单位可以自行确定试用期的工资待遇,但仍应以不违反劳动法为前提。劳动部还规定,在试用期间,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其所在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其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因此,有的用人单位将试用期视为不熟练劳动期,将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或干脆规定没有工资,这些做法都是违法的。
根据劳动部办公厅的规定,用人单位对职工进行各类技术培训时,如果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培训费用。如果试用期满,在合同期内,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支付培训费用。然而,有的用人单位在录用之前收取试用者各项培训费、服装费、风险金等费用,但实际上并未对试用者进行培训,也未发生其他费用。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属于变相收取押金。
根据劳动部办公厅的规定,大中专、技校毕业生新分配到用人单位工作的,仍应按原规定执行为期一年的见习制度,见习期内可以约定不超过半年的试用期。如果用人单位仅仅规定了见习期,则按照国家人事部门及高等院校的规定执行。如果用人单位既规定了见习期,又规定了试用期,则在试用期内执行劳动法有关试用期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