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8
在我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实施和监督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首先,申请者自愿选择一家认证机构,并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格式向认证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的内容包括组织的基本信息、申请认证的范围和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等。附件包括营业执照、生产或服务许可证、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
认证机构将指派审核组对申请者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文件审查和现场审核。文件审查的目的是核实申请者提交的质量手册是否符合质量保证标准的要求。如果存在不符合的情况,审核组将提出意见并要求申请者进行澄清、补充或修改。只有在文件审查通过后,才能进行现场审核。现场审核的目的是通过收集客观证据,检查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是否符合质量手册的规定,并作出审核结论。
认证机构将审查审核组提交的审核报告,并对符合要求的申请者进行认证审批。认证机构将向申请者颁发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书的有效期为三年。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申请者,认证机构也会书面通知其不予认证。
为确保认证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我国建立了认证监督制度。认证机构将对已认证的组织进行定期监督和复审,以确保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同时,认证机构还会公布证书持有者的注册名录,向潜在顾客和社会提供对注册单位质量保证能力的信任,增加注册单位的竞争优势。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实施和监督,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能够有效提升组织的质量保证能力,增加其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