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诉讼法律知识

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1

 
407304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仲裁时效中断有什么法律后果的问题。那么很多人会想知道这个问题的有关内容,并且其中含有怎样的法律知识。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只要你好好阅读接下来文章的有关内容,希望你的问题能够迎刃而解。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你答疑解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仲裁时效中断是指在仲裁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定事由使已经经过的仲裁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事由消除后,重新开始计算仲裁时效期间。

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三种情形:

  1. 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例如,劳动者向用人单位讨要被拖欠的工资或者经济补偿。
  2. 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例如,劳动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或者工会反映用人单位违法要求加班,请求保护休息权利;也可以是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3. 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例如,劳动者向单位讨要被拖欠的工资,用人单位答应支付。

需要注意的是,认定时效是否中断,需要由请求确认仲裁时效中断的一方当事人提供上述三种情形之一的证据。因此,当事人需要具备证据意识,注意保留和收集证据。

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一旦发生仲裁时效中断,已经进行的仲裁时效期间将统归无效,重新开始计算时效期间。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从中断事由消除时起,仲裁时效期间将重新计算。

例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如果权利人申请调解,经调解达不成协议,应自调解不成之日起重新计算仲裁时效期间。如果达成调解协议,自义务人应当履行义务的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因此,在仲裁时效中断之后,当事人需要重新计算仲裁时效期间,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起算日期。

劳动争议热门知识

  1. 公司被收购,员工的补偿权益
  2. 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及其起算
  3. 单位是否能向员工收取押金?
  4. 在现在公司工作不满一年是否不能休年假
  5. 劳动纠纷处理程序的操作规程
  6. 彩礼请求权的诉讼时效
  7. 劳动争议前置程序的运作方式
劳动争议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