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的规定,办理公证需要申请人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对于集资房而言,在没有房产证的情况下,如果能提供其他产权证明,如法院判决书等,就可以办理公证。
根据公证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经审查后,公证机构认为申请提供的证明材料真实、合法、充分,申请公证的事项真实、合法,应当在受理公证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当事人出具公证书。但是,如果因不可抗力、补充证明材料或者需要核实有关情况,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期限内。
根据公证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公证机构不予办理公证的情形包括:
集资房一般由国有单位出面组织并提供自有的国有划拨土地用作建房用地,国家予以减免部分税费,由参加集资的职工部分或全额出资建设,房屋建成后归职工所有,不对外出售。产权也可以归单位和职工共有,在持续一段时间后过渡为职工个人所有,属于经济适用房的一种。
首先,集资房买卖或无法办理房产证。集资房是企事业单位为了解决内部职工的住房问题,建成后以较低的价格转让给内部职工。集资房不能在市场上自由转让,并且集资房的产权以整体产权的形式属于企事业单位,职工购买的仅是房产的使用权,对房产没有完全产权,因此集资房没有独立的房产登记凭证。
其次,集资房的买卖需要满足一定条件。要看卖方(拥有人)是否拥有基本全部产权,包括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并且还要看单位是否有特别限制条款。只有在取得房产管理部门对外出售许可后,才能进行买卖。
综上所述,集资房能否出卖的关键在于买房是否取得了全部产权。如果集资房产权已完全过户到职工手中,可以进行买卖。卖方需要比商品房多交1%的土地出让金。如果产权未完全过户到职工手中,那么需要该职工与其所在单位协商,让其职工完全拥有此产权,否则不得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