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裁减员工的条件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1
对于企业说来说,员工的存在绝对是必须的,但是对于一些质量并不高的员工却又是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损失发生的,所以说在招收员工的时候我们也要做好相应的检测事项,那么对我国的法律来说,在企业进行裁员的时候其中条件包括哪些?以下便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裁减人员条件
根据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应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方可裁减人员:(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优先留用人员
在裁减人员时,应优先留用以下人员:(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人员;(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人员;(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人员。
公司裁减员工是否需要赔偿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公司因搬迁等客观原因需要裁员,应按照劳动者的工龄折算支付至少六个半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公司应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本人,否则还需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金。无论是新劳动合同法还是旧的劳动合同法,都规定了裁员时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因此,单位裁员导致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规定与2008年1月1日以后的修订无关。根据第四十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根据第四十六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扩大工会会员身份条件
根据修订草案,工会会员身份的条件范围将被扩大。拟规定本市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以及其他组织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以及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不论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如何,都享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这意味着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将有资格成为工会会员,通过工会组织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将得到法律保障。因此,在招聘员工之前,大型公司应对员工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综合素质分析和身体状况评估。同时,作为员工,进入公司后也应该自觉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