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法官拒绝证据保全的处理方法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中法官拒绝证据保全的处理方法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5-09

 
396592

一、拒绝保全后的寻找有利且符合条件的证据

在行政诉讼中,如果申请人所申请的证据保全不符合条件,法官有权拒绝进行证据保全。因此,申请人在遭到拒绝后,应该继续寻找有利且符合条件的证据。

二、证据的对质辨认和核实

证据的对质辨认和核实是指在法官的主持下,当事人对有关证据进行辨认和对质,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以及证据的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进行辩论的活动。这是对证据进行审查的重要环节。

原则上,所有的证据都应该在法庭上出示,并经过庭审质证,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即使是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也是如此。然而,如果在庭前证据交换过程中,当事人对证据没有争议,并且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进行了说明,那么这些证据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在对证据进行对质和辨认的过程中,经法庭准许,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就证据问题相互发问,也可以向证人、鉴定人或者勘验人发问。

三、证据的审核认定

1. 证据审核认定的含义及内容

证据审核认定是指法官在听取当事人对证据的说明、对质和辨认后,对证据作出的采信与否的认定。证据审核认定的内容包括:

(1) 审核认定证据的真实性。

(2) 审核认定证据的关联性。

(3) 审核认定证据的合法性。

2. 不能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

以下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1) 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

(2) 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

(3) 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

(4) 当事人超出取证期限提供的证据材料,包括原告和被告。

(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或者在港澳台地区形成的没有办理法定证明手续的材料。

(6) 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原件、原物,又无其他证据印证,且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证据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7) 被当事人或其他人做过技术处理而无法辩明真伪的证据。

(8) 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

(9) 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而取得的证据。

(10) 不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其他证据材料。

3. 不能作为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依据的证据

以下证据不能作为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

(1) 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或者在诉讼程序中自行收集的证据。

(2) 被告在行政程序中非法剥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权利所采用的证据。

(3) 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被告在行政程序中未作为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证据。

(4) 复议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或者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未向复议机关提交的证据。

四、证据效力大小的判断

在对证据进行审核认定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证明同一事实的多个证据,其证明效力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情形分别认定:

(1) 国家机关以及其他职能部门依职权制作的公文文书优于其他书证。

(2) 鉴定结论、现场笔录、勘验笔录、档案材料以及经过公证或者登记的书证优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3) 原件、原物优于复制件、复制品。

(4) 法定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优于其他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

(5) 法庭主持勘验所制作的勘验笔录优于其他部门主持勘验所制作的勘验笔录。

(6) 原始证据优于传来证据。

(7) 其他证人证言优于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提供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

(8) 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优于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

(9) 数个种类不同、内容一致的证据优于一个孤立的证据。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重视保障人权是宪法发展的共识
  2. 刑事诉讼的法律主体
  3. 全面、系统地进行认证
  4. 行政起诉状的合义、功能
  5. 行政机关处理自由裁量案件的调解程序及原则
  6. 我国《行政诉讼法》对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规定如下:
  7. 行政诉讼的管辖范围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